“今年武汉最低工资涨了以后,老板把我们的工资也涨了150元,还是蛮好的。”29日,在沌口一家家常菜馆当配菜员、53岁的陈银娥,开心地搓手说,以前的工资是每月1850元,包中晚餐,现在涨到2100元了,她说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能在离家近的地方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工资还能时不时涨一下,“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2017年,武汉中心城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到1750元,最低工资标准接近2000元大关,4个新城区上调至1500元。中心城区和新城区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提高12.9%、13.6%。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本来就高于最低工资线的企业影响不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影响较大,例如,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小型餐饮的部分工种的工资会涨,制造业一线蓝领的底薪和加班工资也会水涨船高。
妥善安置去产能行业的分流职工,为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优化农民工劳动环境,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的工作机制……武汉相继开出一系列“劳有所得”民生清单。
在我市城乡居民增收激励计划中,为推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我市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等就业技能。48岁的武钢集团职工胡艳玲,家庭负担较重,生活非常困难。得知自己被分流,她非常失落,感觉生活失去了依靠。“很快,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就知道了情况,主动对接我。”根据家庭情况、工作技能和就业意愿,胡艳玲免费参加了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她申请了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开起了一家通信器材超市。现在,超市已收回成本,每月盈利6000多元。
此外,我市继续实施政府购买技能培训成果政策,在取得相应证书后按技师2000元、高级技师3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对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依法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企业,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70%给予补贴。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