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智慧共生课堂” 400公里外同上一节“大数学”课
2018-05-07 07:16:00 来源:长江日报

借助云平台,相隔近400公里的武汉与宜昌两地教师同上一节“大数学”课,学生还能实时分享学习体会。5月4日上午,由市教科院主办,江岸区中学教研室协办的武汉市中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观摩研讨会在汉铁初级中学举行,近300名武汉中学数学骨干教师见证了“双师互动智慧共生课堂”的魅力。

课上,围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一主题,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王芬与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级中学的数学老师丁琦展开同步教学。两位老师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引入课题,将教材中的抽水机抽水问题上升到长江生态环保问题,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建立环保意识。

在双师情境下,两地学生可通过手中的平板与大屏幕进行实时交互式学习,不仅可以抢答问题,还能把题目演算的步骤拍照上传听取大众点评,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

“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资源共享,体现应试课程观向育人课程观的转变。”江岸区中学教研室特聘专家、数学特级教师刘箭飞认为,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让生活中的许多情境得到呈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教育协会数学理事会理事长章建跃充分肯定了江岸区在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排头兵”地位。他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是一个大趋势,过去是“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位老师一本书”,如今深度融合将带来课堂生态的变革,老师能更加充分地关注到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发展,学生的课堂活动更丰富。

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雷刚说,这次异地同步课堂上,两位老师资源互补配合默契,现场几乎没出现声音、图像失真或是传播延时等现象,这与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密不可分。他认为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方式将发生变化,异地同步课堂在线直播会成为未来教学的常态。

(记者向洁通讯员乐钢庾青)

(长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