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顺口,这是文明公约的语言特色。”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罗庆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全程参与起草了文明公约,和市文明办一起层层筛选征集到的千余份投稿作品,并参加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建议,还参考了青岛、上海、广州的公约风格,最终在初稿基础上打磨了五六遍,形成了具有武汉特色的“军运会东道主文明公约”。
“我喜爱研究诗词,比较注重文采。”一开始,罗庆云倾向用词的诗歌化,“东湖扬波,琴台奏音”,含蓄而有意境,但听取了各界人士建议后,他发现不利于传播,老百姓也不易理解。后来,他也尝试过“三字”“七言”等结构,最终选用了节奏感鲜明的“五言体”。
“衣着宜得体,言谈要和气;宠物请管好,娱乐不扰邻;高空勿抛物,临街齐整美……”修改后,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全篇基本都是口语,平实而不失文雅,非常接地气。读来朗朗上口,老百姓也看得懂。”罗庆云说,文明公约提到的都是市民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同时还融入了军运会的元素,不仅有针对性,且具备可操作性。“文明公约只有10句话,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希望所有的武汉人,以及在武汉工作、创业、生活的朋友们,都能以文明公约为遵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军运会增光添彩。”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