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历时28天,在浙江丽水结束。
记者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沿江采访,行经11省市,耳闻目睹的实践一再证明:只要路子走对了,绿水青山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两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面对“化工围江”的污染隐患,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市级财政设立数亿元资金,用以支持化工产业“关改搬转”。到2020年,宜昌计划“关停、改造、搬迁、转型”134家沿江化工企业,最终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不止是宜昌,沿江省市近些年不断加强治污复绿,经济绿色转型的步伐也日益稳健……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没有让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止步不前。在长江上、中、下游,一系列跨省份协同发展的制度正在探索:
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被誉为“美酒河”。今年初,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同出资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共同守护一江清水。
中游的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签署协议,合力抓好湖泊湿地管理保护、生态修复,留住长江生态之美,共同将长江中游建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先行区。
下游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组建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交通、能源、环保、信息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
实现绿色发展,必须转变政绩考核方式,摒弃“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
据新华社、央视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