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生物圈二号”
2018-10-08 07:42:00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在武汉科技馆宇宙展厅,有一个名为“生物圈二号”的展台。跟馆内各种赫赫有名的科学成就不同的是,“生物圈二号”在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失败的实验,一度沦为笑柄,甚至被斥之为“奢侈的伪科学”。那么这个耗资数亿美元的宏大科学工程到底发生了什么?又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生物圈二号”得名于地球生物圈(生物圈一号),它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占地约1.3万平方米,建造于1987年到1989年,它的目的是希望实现适宜生命生存的自循环生态系统,以便为人类将来长时间的宇宙旅行创造适合生存的条件。“生物圈二号”有5个野生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沼泽、沙漠)和两个人工生物群落(集约农业区和居住区)。它与外界完全隔绝,只有太阳光可进入。简单来说,“生物圈二号”需要在不依赖地球其他资源的情况下,提供适宜人类长时间生存的环境。如果成功则意味着人类可以离开地球生存,在火星乃至其他星球上安家落户。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二号”。按计划,他们将在里面呆2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过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实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然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生物圈二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混凝土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繁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科学家们最后不得不提前撤离实验基地,预计目标没法达成。人类首次尝试自行建立生物圈,却以失败告终,一些环保人士借此鼓吹人类离不开地球,不应该做这些无谓的尝试。保护环境自然没错,但由此展开的科学研究并没有也不应该就此停滞。“生物圈二号”没有废弃,1996年它被哥伦比亚大学接管后,成为全球重要的生态学、气候变化效应的研究中心。同时“生物圈二号”也对人们以后建造类似的自循环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多启迪。我国科学家目前倾力打造的“月宫一号”就是一个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实验装置,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今年5月,4名志愿者微笑着从“月宫一号”实验室走出,标志着为期370天的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综合实验获得成功,未来星际旅行的梦想越来越接近实现了。(长江日报记者施政)

(长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