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科研变成社会生产力、把技术带向市场是麻省理工一直以来着力的方向。”陈刚说,在教学方面,麻省理工强调原创性、希望学生们既动脑又动手,通过教授和学生的交叉合作鼓励创业以及实现当地孵化。
麻省理工旁有一条“128走廊”,遍布了高新技术企业。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一流的大学、高科技人才基地,坚持科学和技术的原则、知识产权保护,并具有优秀的创业环境和投资环境。“以麻省理工的环境来看,光谷也具有相同的创新基因。”陈刚认为,光谷周围聚集了国内一流大学,作为高技术人才基地,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具有优良的产业环境。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友,陈刚于1980年考入当时的华中工学院动力系,并在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讲师。“我是从光谷走出去的,也希望麻省理工‘128走廊’上企业在光谷也有机会得到发展。”陈刚说。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