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指’的荸荠、脉地湾的萝卜、黄陂的荆蜜和黄牛,这四样农产品都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讲堂上,市农委质安处负责人余东升描述了一连串的汉产“美味农产品”,引发市民连连追问“在哪可以买”。
“目前我市有效使用农业‘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达到783个,今年预计再增100个以上,位居全省第一。”余东升告诉现场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民生热点,从“吃不饱”的年代一路发展,面对“要吃好”的新需求,近年来,武汉市以全域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为抓手,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安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是件‘易碎品’,做质安工作,始终感觉头上悬着一把责任之‘剑’。”余东升说,大力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是我市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目前,全市“安全区”创建形成了全域型创建格局。江夏区已被农业农村部授予首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在全市树立了标杆。蔡甸区、黄陂区已被省食安委授予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正在创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正在创建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四个区都在近期迎接考核验收。
在全域创建“安全区”的过程中,各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强化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农产品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了,抽检合格了,质量提升了,市民如何直观了解?
余东升形象地比喻,今年9月份,武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了智能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农产品检测合格后,将生成独立的“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二维码随货同行,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该产品是谁生产、何时采收、产品是由谁检测合格的等信息一目了然。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