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次科考队员王辉亚:
在南极科考站,每一位科学工作者都不会以科学家自居,都自觉地把自己看成这里普通的一员,也许在这里从事的工作看起来是平凡的,但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完成工作又是极不平凡的。支持大家的动力是多年来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南极精神。
第27次科考队员张晖:
自从度夏考察队员离开中山站回国后,我们17名越冬考察队员在南极已经一起度过了4个多月,在这4个多月里17名队员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共同抵抗南极的风雪,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兄弟般的感情。
第27次科考队员严涛:
国庆来临,长城站广场国旗飘扬,在我们心里是最美的景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阳光和希望!改革开放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在遥远的南极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未来更加美好!
第29次、34次科考队员黄伟:
在2012年和2017年有幸成为了中国第29次和34次越冬队员两次前往中山站。当我第一次踏上前往南极的征程时心情无比激动。我们乘坐雪龙船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抵达中山站。
在这里,所有的生物都具有无比坚韧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它们虽经历着极度严寒残酷的自然气候,却依然热爱忠诚于这片土地,顽强地生长。我热爱这片土地,并无比的敬仰。
第34次科考队员张磊:
在站上曾看过一段视频,讲述1984年中国科学考察队首次抵达南极的情景,为了能使装载建站物资的小艇在岸边有停靠卸货的地点,考察队必须先修建一个码头。突击队跳入寒冷刺骨的海水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建站的希望。
这段视频非常感人,每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总会看看那段视频,想一想当年的前辈们,为了祖国在南极问题上能有发言权,敢于拼搏,乐于奉献,报效祖国。而如今南极科考站的条件这么好,自己为什么不能坚持下去呢?我们年轻人应该传承前辈的“南极精神”,继续奋勇前行。
撰文:黄琪马宁朱辰千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