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条件 就创造条件”
2018-11-30 07:55:00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参加第26次南极科考的王辉亚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南极时,刚经过一周的长途跋涉,时差还没有倒过来,他已投入工作。度夏阶段(11月至次年2月),科考站的人员数量有100-200人,餐饮管理团队每天要为队员们准备四餐饭,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就这样连轴转了几天,才渐渐适应南极的工作节奏。

餐饮管理绝非易事,它需要极高的精准度、无限的创造力,即便在最好的条件下仍能承受巨大压力、游刃有余地工作。极地的食材主要靠外来运输,以鸡鸭鱼肉为主,缺乏蔬菜,品种受到很大限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是中国烹饪大师也犯愁。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王辉亚回忆,为了调剂菜肴品种,他在科考站第一次尝试做豆腐、做生日蛋糕。“平时在家里很多食物买来就能用,从没亲手做过。在极地,很多基本的食材都要亲手做。”

26岁的张磊是武汉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读书期间,他就向往像老师们一样去南极服务。毕业后连续两年报名参选,由于太年轻,组织上不敢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他,直到第三次报名终于如愿以偿。

借鉴前辈的经验,去南极前张磊特地花了几年时间到企业、西点房、西餐厅学习。“到南极工作需要‘十项全能’,所以我除中餐外,特地学做了西餐、糕点。”年纪轻轻的张磊在长城站独当一面,连长城站站长也为他点赞。

极地缺乏蔬菜,厨师们就尝试无土栽培,豆芽、花生芽、白菜、草莓,科考站每个月可以“产出”一二十公斤的蔬菜。做一点蔬菜和菜汤,最令队员们期待。

(长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