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这个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面积居世界各洲第五位,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吸引着世界很多国家的目光。
1984年,中国这个“南极科考的后来者”终于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大陆,从此再未间断。今天,“雪龙”号破冰前行,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正式下水,中国正在南极建设第5个科考站,并不断深化南极科考的国际合作……我国极地科考从无到有,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征程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在南极的科考队员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上天入地”的研究人员,却是每个科考站都必不可少的“关键人物”;他们承担的不是“高精尖”的科学任务,却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他们抓住科考队员的胃,更留住这些异乡人的心。他们就是科考站的餐饮管理人员。
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连续十年服务南极科考,先后有17位教师和毕业生负责科考站的餐饮管理服务。平时,他们在学校里是受人尊重的教授,是“中国烹饪大师”,甚至是学院的党支部书记,但到了南极,他们主动“卸下”这些头衔,走下讲台,走上案台,当好“后勤部长”,做好每顿饭,是他们最朴素的愿望。
有人说:“你们何必呢?在大学做做理论研究,当个教师不好吗?为什么要去那天寒地冻的地方吃苦?”他们坚定地说:“南极科考,国家任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我们代表的是国家,代表的是学校。”
“烹饪专业教师负责餐饮管理有别于一般社会人士,他们的觉悟更高、素质更高、党性更强,他们更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把工作交给他们,我们很放心。”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这是他们长期与武汉商学院保持合作的深层次原因。
使命必达、团结奋斗、精益求精、吃苦耐劳,武汉商学院的这些教师们用一年又一年的实际行动,将“南极精神”书写在了那片洁白的土地上。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