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90后创业者周江南还在华中科技大学念硕士时,他就认定了“信息辅助系统”这条赛道,“国内市场尚处于空白,而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了产业。”
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周江南选择了人工智能作为研究方向,专注于图像和语音的智能识别,他开始尝试着用技术去为盲人设计产品。
周江南在产品上不断改进,但始终没能获得重大突破。去年底,周江南甚至为改进产品,南下深圳,与视力障碍人群共同生活了三个月。
这次近距离与视力障碍人群的接触,让周江南有了新的发现。他认为,他们融入社会的症结在于对陌生环境的认知能力不足,如果有技术能够为他们导航,能够准确告诉他们身边的标识物,提升他们对周边环境的认知能力,这就解决了他们融入社会过程中的最大问题。
今年7月,周江南完成了“启明新视界”盲人无障碍辅助系统的初期开发,但后期研发投入和硬件产品的开发,仅靠自筹的少量资金,难以支撑。
“这个特训营举办得太及时了,我在这里的收获特别大。”周江南说,通过特训营导师刘丹的牵线搭桥,这几个月来,他对接上了全国各地的投资人,融资的渠道扩宽了很多。
“专注于一个点,集中发力,加速市场化,让团队活下来。”这是特训营里导师对周江南的创业项目进行诊断后,给出的建议。
周江南听取建议后,把服务视障人群作为他所研发的无障碍辅助功能技术转化的第一个落地点。目前,他已成功对接上残疾联合会等部门,正在积极争取批量化使用。
近几个月,他和团队研发的“启明新视界——盲人智能多维应用系统”参加了全国各地多个创业大赛,获得十多项荣誉,以及累计45万元的奖金。通过参加创业大赛,周江南获得了东莞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周江南介绍,在后期硬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上,东莞有着成熟的产业链条,与东莞产业部门的成功对接,将加速“启明新视界”的产业化。
统筹: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