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贺方程通讯员许丛建)20日,常青公园与大兴第一实验小学正式“结对”,常青公园成为该校的校外环境自然教育基地。同日,该校五年级100名学生在常青公园进行了一场自然教育活动,亲手播种、实地测量、计算土地面积和间距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常青公园绿化养护技师范四清担任此次活动的导师。他先让孩子们辨认要播种的豌豆和蚕豆。这个问题没有难倒孩子们,几乎所有人都能认出来。他还讲解了播种要点:一个小坑里放3颗种子,间距为25厘米至30厘米,坑的排列要整齐,有利于今后除草。
播种前,孩子们用带来的卷尺测量了每一小块梯形土地的上底、下底、高的长度,计算出面积。该校五年级数学教师代琳提醒孩子们,这就是书本上的“植树问题”,需要考虑是两端都栽还是都不栽,或者一端栽一端不栽;在不同情况下,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不一样。
在播种环节,孩子们两两分组,一人负责测量间距,用小锄头挖坑;一人将种子放入坑中。五年级(2)班男生王一航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以前跟着爸爸去农村时,听爸爸讲过怎么播种,不过自己动手实践还是第一次。“我觉得在公园里上这样的数学课特别有意思,而且知道了食物来之不易,以后要珍惜食物”。
代琳认为这堂公园里的数学课有着特殊意义。在教室里上课,知识只是平面上的呈现,比较呆板;在生活里,创造情境,在真实的土地上测量,难度会加大,会让孩子们更了解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更加巩固数学知识。“数学就应该这样,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代表该校和公园签署合作协议的相关负责人王奕峰表示,公园是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课堂,孩子们在这里感受自然变化,接受老师教诲,收获同学友谊,在感知大自然的过程中内心更加丰盈,得到成长。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