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我被安排到黄陂区木兰乡同兴集村驻村扶贫,经过摸排调查发现,同兴集村位置比较偏僻,集体经济也很薄弱,村里有贫困户30户共73人,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脱贫建议。
李常学老实憨厚,我们建议他发展养殖业。在我们的鼓动下,他很快买回一头黄牛。根据黄陂区发展肉牛产业、大力实施牛品种改良工程等政策,我们帮助申请,乡里决定给他补偿3000元。
当年底的时候,李常学准备杀年猪,又担心猪肉卖不出去,我们向同事“推销”。很快,李常学不用出门,猪肉被我们同事“抢购”。
我们又鼓励他办个养殖场,他很犹豫,尤其担心养的鸡鸭和猪卖不出去。我们当即打包票,销路问题我们解决,你放开手脚大胆地干就是了,李常学悬着的心落地了。
我们帮他在山坳中选择了块地方,我们找到当地农行部门,通过小额无息贷款帮李常学贷款5万元,帮他盖起鸡棚鸭棚,购得了鸡苗和鸭苗,并向承包的鱼塘放养了鱼苗。
初搞养殖,有些技巧李常学并不知晓,我们时常到他养殖基地与他交流沟通,并请养殖人员教他,科学方法,鸡鸭成活率达到96%。
李常学在我们的鼓励下,养鸡鸭和鱼的同时,还饲养了4头黑猪和2头牛,力气小的儿子和妻子也在旁边搭个手。
2017年5月,李常学查出患上胃癌。开始他还不愿意做手术,我们就做工作,同时帮助联系合作医疗,提前帮他借款,通过区有关部门,帮忙联系住院,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李常学出院后很消沉,我们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上门一次,跟他谈心,我们还陪他走到养殖场,把他没有销售完的鸡蛋带回城里,帮他销售。
渐渐地,在我们多次关爱和帮助下,他的脸上也出现了红润,也开始有说有笑了,由于他辞去了苗圃看场的职业,收入减少后,唯一的收入就是养殖场。我们帮他把养殖场周围的几亩地都以低价租赁下来,种瓜、种花生,养龙虾。
生活开始一天天改善,我们也感到很宽慰,有成就感。
(口述:段海华整理: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