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计才家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为了帮助老高脱贫,我们用的办法是产业脱贫。他一直想重振养殖业,我们也十分支持他。最开始他想养猪,我找到蔡甸区农业局水产中心专家上门服务,对口帮扶他,说服他搞点热门尖板眼——试养小龙虾,同时养鱼。
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扶贫工作队和蔡甸区、乡、村三级领导为帮助他用了很多心思。稻田怎样挖沟筑埂,怎样防止龙虾逃逸,如何投饲种草,碰到难题,我就陪老高找专家请教。老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基本掌握了养虾的技能。
从老高家到虾塘以前是条泥巴路,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向市里争取10多万元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新修了虾塘周边的机耕碎石路,农用车可以直接开到虾塘旁边,也便于小龙虾的售卖。
2016年,消泗乡遭了洪灾,老高鱼虾全完了,我也是愁得心急火燎的。老高缺资金,我一遍遍跑蔡甸去争取。那2个月,我去蔡甸不少于10次,请银行的工作人员来村里考察。老高有一笔之前的几千元的小额贷款没有还清,扶贫贷款一直迟迟下不来,我又想办法先帮他借钱还给银行,再争取扶贫贷款。去年9月,精准扶贫贷款4万元下来了,像及时雨一样让老高渡过了难关。
渔樵村全部贫困户都摘了帽子,我也脸上有光。老高总说多亏了我,我觉得这是党和群众对我的信任,今后我还要继续扑下身子,做好群众的贴心“小棉袄”。
(口述:陈为炳整理:长江日报记者章鸽)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