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非遗融入市民生活
2019-01-14 07:58:00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这已经是武汉非遗人连续两年蝉联此项大奖,去年此时,古琴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也享此殊荣。杂技、古琴艺术均不为武汉独有,武汉非遗人为何能连续两年折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林继富认为,与许多濒临消失、传承艰难的非遗项目不同,杂技与古琴艺术在武汉有着深厚的根基和蓬勃的活力。夏菊花、丁承运能脱颖而出,与他们的个人特质和武汉的城市文化分不开。

林继富认为,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夏菊花、丁承运技艺精湛、个人特色鲜明,对传统文化既有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从城市看,他们所代表的项目,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是从武汉文化中生长出来、至今仍活跃于城市文化生活之中;从传承看,这些项目的传承者不是个别人,而是一群人,拥有蓬勃的活力与可持续性。他们所代表的武汉杂技、古琴艺术至今仍活跃于城市文化生活之中,并在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琴台音乐节上绽放光彩,让非遗真正融入武汉人生活,他们的当选实至名归。

两年一度的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已经举行了26年,不仅成长为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日杂技节、中国吴桥杂技节齐名的国际杂技艺术节,也成为市民狂欢的节日。从夏菊花开始的8代武汉杂技人,走遍世界舞台,几乎拿下所有能拿的大奖。

从2015年起,琴台音乐节连续四年推出古琴板块,让古琴文化在江城乃至全国影响力大增。音乐节期间,龚一、曾成伟、李凤云等众多全国知名琴家和本土琴家丁承运等集体在汉一展技艺,高峰论坛上探讨古琴发展的话题,而遍布三镇的“古琴之夜”雅集,让江城普通市民也可在“满城尽寻钟子期”的活动中与古琴不期而遇。

武汉市文化局非遗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汉还将继续挖掘整理非遗资源,让非遗融入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让非遗走出历史、活在当下。去年以来,我市加强对非遗传承人实践能力的提升,推动传承人增学养、强基础、开眼界,仅2018年,就有50余位传承人走进湖北美院、江汉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参加研讨培训。

长江日报北京专稿特派记者冯爱华

(长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