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绿道的建设者“用脚丈量”再创作,“在保留生态本底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将原生资源的潜力发挥到最大。”
3月11日,《人民政协报》4版头条用3308字的篇幅,聚焦绿道建设,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与热议。报道中,全国政协委员梁鸣分享他经历的东湖绿道建设过程,从“留绿”“路径”“匠心”“发展”四个方面,讲述东湖绿道的建设经验。
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当前,保护好城市绿肺的生态尤为重要,东湖绿道的建设经验,值得更多城市学习、借鉴。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梁鸣曾有的另一个身份是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梁鸣看来,地产集团承建的东湖湖底隧道工程是东湖绿道建设的重要前奏,它不仅卸掉城市交通的重负,也为东湖湖面带来宁静和清洁。水体治污同样在进行。2009年,武汉市启动江湖联通“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以东湖为中心,贯通沙湖、北湖等多个湖泊,并通过港渠与长江相连。子湖小塘,截污修复共同推进。通过污染控制、水网相通、生态修复等相关措施,改善了“大东湖”水系的水生态环境,重建多样性的动植物生长、栖息、繁殖场所。
梁鸣说,从起点开始,东湖绿道就以“千年经典、传世之作”的定位实施规划建设。譬如在选择绿道自行车道地面材料时,考虑到耐久性,决定采用高粘高弹沥青;东湖郊野道的建设,规划设计者、实施者以及风景区的配合工作专班无数次深入村屋农舍、堤埂小径,“用脚丈量”再创作,在保留生态本底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将原生资源的潜力发挥到最大。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