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夏奕)12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特勤大队,揭开为汉马护航开道的汉警快骑队员头盔下的真容。
特勤大队今年共派出30名汉警快骑队员参与本次汉马赛事保障,他们当中,有在所有车辆最前面清理障碍的“清障组”,有紧紧排在最前面选手身前的“箭头组”,还有为赛事拍摄服务的活动“拍摄组”,以及在赛道中来回巡逻清查线路的“巡逻组”,此外还有替补“B角”随时待命,以备现场调度。
30名小伙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平日里都能骑着500多斤大摩托做出各种复杂的队列及演示动作,“汉马”的护卫骑行难点不在驾驶技巧,而是持久的耐力。
曾担任武汉特警突击队员的汉警快骑队员李奇就是今年“箭头组”的排头,他在现场骑行的位置、速度都将直接决定“箭头组”的任务完成质量。出发时“箭头组”距离起跑线约500米距离,开跑后,队员们只能以不到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甩开头名选手,给他们留出加速的距离。“我们骑行摩托车是不能扭头向后看的,所以距离、速度我们都必须根据指挥部的信息实时调整,队形的成形靠的是平时的训练积累出的默契,而速度和预留距离更多的要看骑行者的专注度和灵敏度。”
29岁辅警杜峰曾护卫3次“汉马”,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的汉马。“骑上沙湖大桥后,全身已湿透,骑行服为了透气和贴身并没有很强的防水性,桥上还刮着风,体温很低,全身都在抖。可是队形不能乱,牙齿打着架,指尖的控制却一刻也不能放松。”杜峰告诉记者,速度慢下来摩托车容易不稳,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队形和警容严整,这考验的都是耐力和意志力。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