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李芳通讯员李娟)80后的小朋友玩打玻璃弹珠,90后小朋友玩变形金刚,00后的小朋友玩iPad。在没有科技,没有各种特殊材质和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球的古代小朋友都玩些什么呢?4月18日至7月21日,江汉关博物馆举办“郎骑竹马弄青梅——古今儿童玩具专题展”,让观众从千姿百态的儿童玩具中寻找已经逝去的岁月记忆。
据介绍,此次展览汇集了南阳唐王府博物馆藏儿童玩具类文物精品200余件,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上世纪80年代。
据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玩具出现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民间多以传说和常见动物为取材,极具中国特色和中国人的智慧,民间俗称“玩意儿”,给儿童以认识世界的初级教育。民间玩具种类很多,其中以陶泥玩具、竹木玩具、布制玩具、声响玩具最为常见。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一件汉代的灰陶响鱼,这件陶鱼腹部中空,内有陶丸,拿在手中摇晃,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和今天的摇铃差不多,其质地虽然原始,但灵动的造型让人不得不佩服汉代塑形大师的奇思妙想。还有些古代的智趣玩具,七巧板、鲁班锁、九连环等,看似简单,但设计科学巧妙,几个简单的部件,就变化无穷,玩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甚至还需要大量创新思维,真是妥妥的“烧脑游戏”,充分体现了咱老祖宗博大精深的智慧!还有一些勾起70后、80后回忆的旧玩具,其中,以木制、竹制玩具最为常见,如梆梆车、陀螺、木马及弹弓等,也有常见的泥瓷制动物玩具、声响玩具等。另外,滚铁环、踢毽子、打弹珠等也深受当时孩子们的喜爱。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江汉关博物馆馆长朱莉说,从古至今,爱玩都是儿童的天性。千百年来,陪伴过无数人童年时代的玩具,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有趣的造型来赢得孩子们的欢心,并在被儿童玩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的启蒙作用。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民族的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希望这个展览能让观众找回童心并感受快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