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掘汉正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05-10 08:23:00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5年前,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一批国内一流历史学家开始了汉正街历史的探索。5年磨一剑,栽下的树苗终于结出硕果,作为这项研究的发起人,吴俊勤感触良多。

吴俊勤带领团队对整个汉正街地区进行了地毯式的走访与调查,“我们发现汉正街虽然古老,但历史建筑遗留得不多,只有20多处,且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街道,我们觉得仅仅是这些建筑并不能真正代表汉正街的历史。”吴俊勤认为,要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不仅可以通过保存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历史建筑,还可以通过对区域历史的深度探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保护和传承。

“我们的重点在后者,因为实体的历史往往会被水灾、火灾等不可抗力摧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可以被一代一代汉正街人发扬光大。”吴俊勤认为,历史文化要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才是真正“活”的历史,建一座博物馆把历史物件保护起来固然很好,但更可贵的是能够真正在生活中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财富。“我希望汉正街其本身就是一座开放的博物馆、流动的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城市博物馆。”

吴俊勤观察到,汉正街的市场形态是随着汉正街里从商者生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展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我们惊喜地发现,历史中处处体现着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比如扬州的小汤包,历史上传到汉正街,发展成为四季美汤包,其背后的美食文化也就传承至今。任何时期的汉正街,人们的互动都很充分,丰富多样的文化也在汉正街不断汇聚和交融,这些文化都是很珍贵的非物质的历史财富。”

吴俊勤展望,未来的汉正街要兼顾历史的传承和时代的发展。比如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从传统汉正街文化中的服装文化、美食文化、茶文化挖掘出适合未来市场的新亮点,“与传统对话、与时尚融合。”

“我非常认同吴志强院士的提法‘生意、生活、生态’。生意把人们聚集起来生活,生活也要注意生态的保护和发展,这其实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长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