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文汉通讯员马日福)5月12日下午3时,在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基地,由港发集团自营的7辆集卡车正式投入运营,专用于集装箱码头至铁水联运基地2.5公里公路驳运,以解决困扰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衔接不顺畅、周转不高效、成本难降低的痛点难点,切实为实体经济降低物流成本。
总投资9.1亿元的阳逻铁水联运一期工程于2017年12月28日建成投用,实现了铁路进港的“零突破”,2018年3月20日开启常态化运营后,陆续开辟了经阳逻中转的“上海-武汉-川渝”“上海-武汉-陕西、新疆”铁水联运双向通道。
5月12日,港发集团先期投入7辆自营短驳集卡车,由长江新丝路国际物流(武汉)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后期根据吞吐量增长所需再追加投放,从环节、流程、成本等多方面对以往的运输组织方式进行优化。以往社会车辆2.5公里公路短驳平均收费210元/车次(最高收费达250元/标箱),箱子场到场转移时间约1小时,现在改由铁水联运基地与场站吊装、铁路转运等合并“打包”收费,“公路短驳”简化为“港区内转”,单箱成本平均下降60元,周转时间提速约1/3,实现了物流对实体经济的降本增效,促进阳逻铁水联运“优势更优”。
据统计,2019年1-4月,阳逻铁水联运基地累计到发14128个标箱,全年计划突破4.2万个标箱,较2018年增长40%以上,预计自营短驳集卡一年可降物流成本240万元。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