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徐佳)2月8日,安徽、湖南、广西、上海、贵州、河南等多地的127名蓝天救援队队员集结武汉,他们乘坐南航CZ8021航班,当晚8时13分从天河机场直飞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与当地抗震救灾。
8日上午11时,长江日报记者在天河机场T3航站楼H岛看到,已经有蓝天救援队队员陆续抵达,办理行李托运。11时30分,来自全国多地的蓝天救援队队员陆续集结,队员们有的整理行李装备,有的协调登记信息,队伍整齐、训练有素。
救援队员中一名女性身影相对突出,她是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7日,苏琴和几位队友已通过救援报备审核来到武汉,8日,他们与其他队员在天河机场会合。“这次我们队伍中女性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她介绍,女性救援力量也不容小觑,到了现场,很多联络沟通、后勤保障和翻译协调的工作都由女性完成。
当地语言不通怎么办?天气寒冷如何应对?蓝天救援队教官组教官王翔告诉记者,遇到语言不通的情况,会用国际通用标识进行沟通。“比如我在某个区域,完成了什么级别的搜索,发现了哪些目标,这个目标具体是什么情况,我是什么时候离场的,我都可以用国际通用标识标记出来。下一支队伍,即使语言上不通,通过这些标识,也能继续救援工作。”他介绍,应对寒冷天气,睡袋和帐篷非常必要,要在营区里面保证不失温,这是首要的。
黄石蓝天救援队叶辉霞告诉记者,本次武汉集结工作中,黄石蓝天救援队负责后勤保障相关工作。据介绍,本次蓝天救援队队员的随行装备除了常规的救援装备如地震现场搜救的装备、地震现场破拆营救装备、雷达生命探测仪、无人机、通讯装备等,也有部分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药品等救援物资。
在这架飞往伊斯坦布尔的飞机上,除了127名蓝天救援队队员及其携带的3900公斤救援物资,还有两名长江日报特派记者王卓和张盼港,他们将前往土耳其震区,带来灾区的一线报道。
相关报道详见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