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在孩子们手中“活”起来
2023-02-10 09:43:00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讯(记者杨幸慈通讯员赵谦)她们穿越时空而来,奏响远古的声音,讲述历史的故事……开学了,汉阳区郭茨口小学的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教学楼里多了一间“青铜器博物馆”。

这间新建的“纸的世界”智慧学习中心里,展品全部是学生以纸为媒介创作的青铜物品,有鼎、编钟、壶、豆、罍、尊、觚等共计28件,分为乐器、兵器、食器、礼器等四大类。

走进学习中心,有一套形态逼真、还能发声的青铜编钟。这套青铜编钟是由美术社团的学生用纸板塑形,加以盘龙纹、泡状圆形涡纹、蟠蛇纹、陶纹、雷纹分布装饰,最后运用综合材料,做出青铜器的质感。为了让纸艺编钟发声,计算机社团的学生还将Scratch可视化图形编程和五年级信息技术LOGO语言课程相结合,敲响了这久远而又现代的声音。这套编钟共有18个,包含两个半音阶。

青铜器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这些奇特雄健的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完美地体现了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社团创始人陈芳老师介绍:“刚开始成立这个青铜主题的社团是因为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而青铜也是楚文化的瑰宝,结合学校的汉水文化之纸圣蔡伦,便有了用纸做青铜的想法。后来做着做着,渐渐发现美术课中的很多内容都给了我们创作的灵感。”五(1)班潘向妍同学说:“在美术课上学习《中国龙》这一课时,老师讲解了龙的历史,以及不同时代龙的形态演变和寓意,我在社团制作双耳青铜杯时,就用夔龙纹进行了装饰,展现商周到秦汉时期历史文化特色。而制作凤鸟顶则运用了美术创作中的纸板塑形、裁剪镂空、组合变形、叠加擦色等相关技法,这样的跨界组合让我们觉得很奇妙,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艺术家,在创作属于自己的奇迹!”

课程中心副主任杨少君介绍,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创新服务内容,这个社团属于秘境课程纸、医、茶、木四大主题中的纸,将智能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融通。课程实现人人“入股”,共融、共创,授课对象既面向特色社团,也面向全体学生,聚焦的是核心素养,指向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高目标学习。

郭茨口小学党支部书记周红缨说:“这里呈现的作品,都是我们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合作探究完成的。师生在传承青铜文化的同时进行创新,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未来,我们还将整座校园打造成秘境,增加更多沉浸式体验空间,让孩子们在这里打破学习边界,不断发现、实现与呈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