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郑晓安 通讯员张同太
智慧交通让城市出行更加便捷迅速,智慧社区为孩子提供家门口的科技场所,居家养老一键式呼救提升老年人安全感……2月15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和武汉国际传播工作室等共同出品的纪录片《国道巡航》第三期《行至智城》,在芒果TV等平台上线播出。纪录片从交通、社区、科技等角度,实地观察体验武汉的“智慧”与“温度”,生动讲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故事,集中推介创新涌动的智慧城市,受到观众好评。
■厉害了!在武汉开车一路绿灯并非偶然
在你的想象中,未来的智能交通是什么样子?在武汉市,就有这么一些路段,只要遇到绿灯,接下来道路将畅通无阻。这并非偶然,而是武汉为了方便市民出行特别设置的“绿波带”。
“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当规定好路段的车速后,要求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把该车流所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作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该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
看到这里,纪录片摄制组体验官李莎旻子不禁感慨,这个路口全息监测系统,真是太智能了! 科技的发展让城市的道路变得越来越聪明,缩短的是人们的通勤时间,而拉长的是人们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智慧社区“黑科技”,精致生活这么玩
VR体验、人工智能、3D打印……在武汉武昌百瑞景社区,有一间动感酷炫的科技馆。在这里,经常会开办社区科普课堂,所有的设备都向居民全面开放,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体验科技、感受艺术。
而武汉智苑社区的一键呼救器,则给独居老人们带来满满的安全感。社区工作人员在老人家中的入户门、休息区安装报警器,长时间未开、关门就会发出警报告知社区志愿者,老人也可以借助报警器“一键呼叫”进行紧急求助。借助一系列新兴智能技术,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智慧生活的便利,不断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让老人老有所依。
“城市健身房”则让大家在公园里就享受智慧生活方式。在这里跑步,完全不用自备运动手环,只需通过公园的显示屏进行注册,借助人脸识别技术,走在特制跑道,即可记录全程卡路里消耗。生活在武汉的智慧社区,从孩子到老人,都能得到自己的专属快乐,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东湖科学城挺起科技脊梁
位于东湖科学城的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绿色仿生建筑。这座高128米、占地165亩、总建筑面积68480平方米的新能源研究院工程,以马蹄莲为设计灵感,寓意“武汉新能源之花”欣欣向荣、茁壮成长。在这里,高端科技人才努力推动着科技成果的转化,既有正在孵化的项目,也有让人惊奇的成果。风光水储多能互补模式,让多种能源高效利用。这十年间,还有很多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成功落地武汉。城市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也让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驱动力。
纪录片最后说,智能化管理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以及留住人心的好政策,让现代化武汉更富魅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武汉、留在武汉。这座城市充满生机、未来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