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班务会
2023-02-17 09:27:00 来源:长江日报

□徐贵祥

四十多年前的一段军校生活,是我戎马生涯的重要章节,也是我人生旅途的重要起点。我们那个中队,全都上过前线,所有的人都立过战功。河南省确山县,杨靖宇家乡有一座高差不到二百米的贯山,那是我们的站立点,也是我们的出发点。那几年,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青年成长为一名军队基层指挥员。我的成长,离不开教员给予的关心帮助,更有同学战友的互相磨砺。最不能忘怀的,就是班务会。

实话说,当时环境还是很艰苦的,十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拥挤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分享几张高低床,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承受着高强度的炮兵基础业务训练;那时候,大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什么样的困难都能面对,什么样的苦都能吃。尤其难得的是,大家又是那么地率真、那么地坦诚。有了成绩,大家相互分享、相互激励;而当个人思想发生了偏差,意见出现了分歧,开一个班务会,大家开诚布公,掏心掏肺,秉公直言,不遮不掩,争论,统一,再争论,再统一,那些不是矛盾的矛盾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哪怕班务会上吵得脸红脖子粗,也不会影响团结。对我们那一茬子人来说,班务会其实就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课堂,就是我们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出发地。

军校时期最后一次班务会之后,同学们在各自的人生路上,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因经历不同,情感、性格、思想能力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在偶尔的个别重逢和零星的手机短信交流中,虽然能够了解一些情况,但是在感觉上,还是变得陌生了。陌生的不仅是面容,还有心灵。

2020年新年伊始,疫情暴发。我们这些老兵,虽然多数退出工作岗位,但是忧国忧民的精神不退,深感忧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那个学员班——当年的五中队六班,在副班长谭荣登同志的主导下,建立了一个战友微信群。本来,战友分别多年,嘘寒问暖,互相关心,群里有聊不完的话题,都很正常……始料不及的是,聊着聊着,群里也有一些意见和分歧。

这让我在思考中收获了一个灵感:我们这些昔日的同窗和战友,如今远隔千里,天各一方,除了有地理上的距离,还有心理上的距离。我们还能不能像当年开班务会那样,坐在一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能不能像过去那样,一起激情澎湃地同唱一首《团结就是力量》?为此,我们尝试着召开了一次网上班务会。

事实证明,这次别出心裁、别开生面的班务会,让我们回到了青春岁月,回到了纯真年代,回到了彼此的初心。大家像过去那样,有话好好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明辨是非,融合情感。时隔数十年,班务会再次检验了我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和方法,也有效地检验了我们这代人老年生活的尊严和质量。

此后,我们又多次召开线上班务会,生活上互相关心,感情上互相慰藉,思想上及时沟通,并且每天早晨都要在线上点名和出操,十一名同学的主要状况,都在互相掌握之中,发现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几年下来,我们这个班务会,不仅为我们的退休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最重要的还是保证我们不忘初心、保持老兵本色、增强生活信心。也可以说,我们的班务会,就是我们六班老兵最好的精神保健操。

班务会给我个人带来的收获是,创作了一部中篇小说《班务会》。小说中,班务会的矛盾冲突起源于真实的生活,当然,也有很多情节和冲突的原点是虚构的,或者说是半虚构的,是移花接木,但是班务会要表达的思想,班务会要达到的目的,都是真实的。

小说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之后,又经《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转载。读者反映,我们的班务会别出心裁,在信息时代,为退休生活描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还有读者来信,要求我详细介绍我们召开线上班务会的方法步骤和成功经验,我很高兴看到这个结果,并决定尽快出版《班务会》的单行本,能够为更多的读者朋友提供一份乐趣和借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