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宋磊通讯员郭育军华忠光周靖淳)桩机大臂挥舞,电焊火花四溅,2月16日,武汉经开区大军山二泵站新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紧锣密鼓。春节一过,该项目全面复工,目前项目建设已开足马力、全力推进。
“通顺河水系排涝标准总体偏低,相关汇水区历年曾多次进行破垸蓄洪,实施大军山二泵站新建工程将改变这一现状。”来自项目建设单位、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水务和湖泊局工作人员介绍,大军山二泵站是武汉市水利补短板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与大军山泵站共同承担通顺河水系纯良岭闸下游汇水区近900平方公里范围的排涝任务。新建泵房将安装3台3900千瓦功率的机组,抽排能力将达到100立方米/秒,加上原大军山泵站81立方米/秒的排涝量,泵站整体排涝能力可提升1倍以上。“项目建成将减少破垸蓄洪的运用,减轻汛期防洪压力、减少涝灾损失,还将稳定河道水位,改善生态环境。”
施工现场,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几台打桩机在直径1米的护筒内进行钻孔,一旁不远处,几名工人正在焊接筒状钢筋笼,成孔后将实施灌注桩浇筑,形成深入地下十多米的支护桩。
“相当于紧挨着原来的老泵站建一座新泵站,我们要打下300多根支护桩,筑起一道‘保护墙’。”项目负责人代炜告诉记者,新建项目处于大军山泵站管理范围内,新建泵房距离原泵站泵房不足6米,建设场地狭小。为确保新建项目对原泵站设施不产生影响,项目除采取支护桩护围、垂直开挖施工方式外,还启用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施工可能对原泵房产生的沉降、位移影响。“实时预警、及时处置,预警值精确到毫米,确保大军山泵站今年汛期仍能平稳发挥排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