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涌奋楫先
2023-02-20 09:38:00 来源:长江日报

(上接第一版)

■共谋“一盘棋”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湖北东部,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个城市有了一个共同的“城市中心”——武汉新城。

1月31日,武汉新城30个重大项目全面开工,这意味着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迈上新台阶。湖北又一区域发展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曾诞生中国第一根光纤、中国第一个光电传输系统的“中国光谷”,一直以来都是湖北创新创业的热土。如今,光谷之“光”正照亮更多周边地区。

从光谷出发,一条条加粗、拉长的产业链连接起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城市,链接出三条千亿产业大道、两大万亿产业集群。

一条世界级科创大走廊正在加速形成。与“中国光谷”毗邻的鄂州市,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优先发展电子产业,仅葛店经开区就有光电子信息项目30多个,总投资超329亿元;在黄冈,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已开园运营,聚焦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医疗器械、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在黄石,全球每3部智能手机中,就有1部用到黄石的印刷电路板(PCB),每100台新下线汽车中,有15台用到黄石PCB……

除了位于湖北东部的武汉都市圈,在湖北西部,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也正在形成。一个西北,一个西南,构成支撑湖北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列阵。湖北今年一季度集中开工2506个重大项目中,襄阳都市圈项目520个,总投资3369亿元;宜荆荆都市圈项目754个,总投资4384亿元。

以三大都市圈为引领,湖北力争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和县城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畅通“双循环”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2月7日13时许,鄂州花湖机场,一架客机腾空而起,飞往上海。开通运营仅半年时间,花湖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厦门、重庆、温州、济南、广州、哈尔滨、大连、海口等10个城市的客运航线8条,开通至深圳、上海的全货运航线2条。

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花湖机场的客货航线网络今年将进一步完善,计划开通国内客运航线10条、货运航线40条,此外还有国际货运航线4条。

定位以货运为主的花湖机场与100多公里外的武汉天河机场错位发展,协同联动,构成湖北航空客货“双枢纽”格局,带动武汉都市圈发展,提升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湖北虽有“九省通衢”的便利,但也曾遭遇“不沿海、不临边”的烦恼,产品出口多经长江水运至东部沿海城市“借船出海”。

2017年4月,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越来越多曾为“出口难”犯愁的企业,找到了快速“出海口”,实现通江达海,将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

如今,荆楚大地上,国际货运航线不断拓展,中欧班列(武汉)年开行量创下历史新高;高速公路不断延伸,高速铁路开进大山;铁水联运日渐完善,水运港口千帆竞发……畅通国际大通道,湖北实现家门口链接全世界,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中欧班列(武汉)累计发运74列,其中开出18列、到达56列,累计发运8270标箱,分别同比增长208.3%、28.6%、460%、40%。”在中欧班列(武汉)的始发站和终到站——武汉吴家山站,车站的货运负责人刘宏涛刚刚度过了一个忙碌的1月份,连春节都没有休假。这个汉丹线上曾经不起眼的货运三等站,因中欧班列而变得越来越繁忙。

因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而带来的还有“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特色相异、优势相补”,湖北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以更高性价比的方式,参与融入全国、全球产业链;国内消费者能够更便利地买到国际货,国际消费者也能更便利地买到中国货。

在癸卯兔年湖北“新春第一会”上,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湖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以花湖机场建成投运为契机,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努力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风好正扬帆,奋楫逐浪行。

踏着春天的脚步,湖北以更加昂扬奋发的姿态和实干争先的劲头,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路径。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