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乌卡时代”一词流行,指的是当前正处在一个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共存的时代。2月18日举行的“在场·2023长江财经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赵凌云说,“中国经济进入了‘确定性’时代,也是企业家施展抱负、大展宏图的时代。”
过去三年,中国的经济运行面临三个“前所未有”——经济下行的幅度前所未有、经济下行的压力前所未有、民营企业面对的困难前所未有。
中国经济稳住了大盘、顶住了压力,乘风破浪向前、爬坡过坎而上。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的重大战略判断。现在,“有望”正在“实现”。
上月数据证明“反弹力”,投资、消费、进出口、旅游等多项指标正在回升,制造业比2022年12月跃升3.1个百分点,回到了50%以上的扩张区间。赵凌云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在5%~6%的合理区间中增长。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确定性’正在日益增强。”当日,赵凌云以《放眼量风物 挂帆济沧海——站在中国式现代化高度理解和把握“确定性”》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在他看来,“确定性”目标不断明晰,基础不断夯实,趋势不断增强,保障不断加强,条件不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可以明确,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
赵凌云提出,“确定性”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是“确定性”基础上的现代化。
“不确定性因素不可忽视,但它们是暂时的、局部的、表层的、可变的。”面对基础不牢固,“三重压力”大,外部环境动荡等“不确定”,赵凌云认为,只要集合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不管有多大风险,多大威胁,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同时,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稳定性“确定性”。
在赵凌云看来,湖北和武汉是“确定性”优势汇聚之地,过去3年的增长超过预期。2022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0%,增速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位列第一。先行区建设势头强劲、国内市场中心优势增强,湖北和武汉作为内陆开放型省份和城市显现出强劲活力。
活力从何而来?“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最终靠企业,靠企业家。”赵凌云说,第一代企业家发展民族经济;第二代企业家推动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和完善;作为当代企业家,更要在现代化进程中肩负新使命——推动技术、产品、产业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写入“团结奋斗”四个字。“团结奋斗,集体在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强和把握‘确定性’。”赵凌云语气坚定,“‘确定性’在我们每个人的奋斗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人人都应在场。”
(长江日报记者雷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