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漱溟
如何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西方是一个很好的参照。“中国式”,意味着在很多方面同西方有很大区别。
西方社会为何敏感甚至惧怕中国的崛起?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西方的崛起过程不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身上。一些西方国家的确是进入了现代化,但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分配和权益保障却没有看到,这是资本主义特质决定的。资本主义服务对象或者说维护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不过是从贵族群体“小小地过渡到了”利益集团、跨国资本、政客身上。在现代化过程中,西方那一套制度,变相地维持了少数精英和势力集团的利益,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只是比以往的状态和日子“好过了一点”。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意味着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为人民服务”。过去几十年,在和西方的对比中,中国人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一点,世界也真真切切看到了这一点。
中国道路的成功让全世界看到,“让全体国民都富起来”同样可以使国家和社会发展起来,而不是资本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种以虚伪、不实际的“自由民主”去欺骗普通人,而不是给实实在在的福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模式,与已经出现的“真正惠及绝大多数人的成功模式”一相比较,一些西方政客疯狂污名化、妖魔化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就很容易理解了。
从绝对数量上看,西方的现代化过去一直是几千万人口级别,美国3亿多人口,西方世界不同时期的整体崛起或者进入现代化的人口规模也不过10亿左右。中国一旦完成现代化,意味着这个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10亿级规模的人口进入现代化,这是史无前例的,并且按照可预期的推算,以后也很难出现这种人口级别一次性进入现代化的世界事件。在人口规模上,中国现代化人口比西方现代化人口总数还要多。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一大区别。我们追求的现代化,在庞大人群中不分民族、地域等,是让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特征之一的人口规模,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点,那就是完全创造出属于中国人口量级的现代化,根本没有先例可循。西方的现代化经验套用在中国国情下不现实,中国式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必须创新的,首先面对巨大人口规模,自己必须提出一套适用、有效的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也可以理解为中国人向世界再一次展示自己强大制度优势以及传统智慧的一个全新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在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基数上,必须充分发挥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这是从西方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学不来,即使搬来也水土不服的。我们所做的事情在世界上唯一份,“完全自主产权”,会很难,但是一旦成功,成就将极其伟大。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