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高萌通讯员李琼)日前,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群力村的武汉智顺现代农业生态园,只见一排排玻璃大棚鳞次栉比,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
在其中一座面积为16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大棚里,西红柿、生菜、菜薹等有机蔬菜长势喜人。与普通大棚不同的是,菜地旁边是鱼池。记者抓起一把饲料抛入池中,活蹦乱跳的鲈鱼争先抢食。
提起鲈鱼,这里的村民有说不完的话。村民代江华感慨:“鲈鱼是我们的‘致富鱼’‘幸福鱼’,一年能挣5万元。”“我和我媳妇两人都在这打工。媳妇挣的是固定工资,每个月3000元钱。我负责干些零活,每天挣150元钱。”代江华对记者说,如今村里很多人和他一样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不错。
一座大棚里既养鱼又种菜,不影响产量还能节水节肥,怎么实现的?群力村党支部书记周木林介绍,通过分解池、发酵池等多个流程,养鱼的水变身肥料,排入蔬菜地里,经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净化后,通过管道循环系统回流到鱼池中。如此“混搭”模式真正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这样的大棚,武汉智顺现代农业生态园里共有6个。“鱼菜共生”鼓起钱袋子,也映红了群力村村民的好日子,成为覆盖面广、从业人数多、持续效益好、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国企联村”行动为契机,侏儒山街道成功片区(群力村为中心村)武汉五联红胜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长江建投集团合资成立武汉禾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回在外能人雷四木,共同打造武汉智顺现代农业生态园。“鱼菜共生”是其中一个重要特色产业项目,旨在发展立体生态养殖和研学观光农业。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群力村党支部书记周木林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国企联村’推动下和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指导下,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思路,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把特色资源转化为致富的特色产业。”
“生产大棚约11000平方米,可年产鲈鱼10万公斤左右,销售额达400万元。目前已与盒马鲜生、武商超市、社区、餐饮连锁等合作。”周木林说。
他介绍,目前群力村的“鱼菜共生”系统达成了基本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接下来将朝着文农旅三产融合方向迈进,打造包含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产品游览、度假民宿等一体化的大型农业示范综合体。
群力村位于武汉、仙桃、汉川交界处,2020年列入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村,2022年3月被市委组织部评为“武汉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我们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不断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周木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