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李爱华
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宠物随地便溺……在江汉区民权街道王家巷社区,社区设置“回音亭”,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协商解决百姓烦心事,两年来30多件居民小事件件有回音,受到居民称赞。2月27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武汉城市留言板2023年“区区小事 满满幸福”系列活动第七场走进王家巷社区,社区书记做客长江日报5G高清直播车里的移动直播间,并与网友互动交流,分享社区治理的经验和心得。
■“回音亭”也是议事亭
王家巷社区位于民权街道最南端,是一个有底蕴的“航运”社区,东起民生路,南到沿江大道,西止民权路,北靠黄陂街。辖区占地面积0.077平方公里,有长航宿舍、华航宿舍共31个楼栋;航运系统的单位26家;辖区常住人口3428人,其中2/3的居民是航运系统的退休或在职人员。
2月27日,长江日报5G高清直播车开进王家巷社区,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的关注。长江日报记者在社区看到,社区内道路干净整洁,停车规范有序;小花园里绿植繁茂,花团锦簇,不少居民在散步、健身;社区门口一件约150公斤重的霍尔锚赫然耸立,引人注目,展示着王家巷社区与众不同的航运历史。
王家巷社区书记苏琪介绍,王家巷社区依托辖区众多航运单位,结合航运特点,不仅打造了独有的“航运记忆博物馆”,记录社区、居民、航运企业携手并肩开创新局面的红色印记,还建立了“航吭百脑汇”“航吭回音亭”等交流平台,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真正实现社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记者在社区小花园看到,多位居民在“航吭回音亭”内休闲、聊天。“航吭回音亭”亭长、社区志愿者王丽平一面和居民打招呼,一面倾听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王丽平称,“航吭回音亭”既是一处供居民休憩的凉亭,也是一个议事亭。社区把收集上来的意见按“便民类”“活动类”“调解类”“安全类”“卫生类”等进行分类,然后召集居民、物业、下沉党员、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进行协商,通过主动认领的方式,大家一起将居民的烦心事解决。
■2年解决居民烦心事30余件
2021年6月,不少居民在“航吭回音亭”反映,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多,但没有停车位,一些人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地下车库或楼道内,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及时协商处理问题,选址建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同时在“航吭百脑汇”的提议下,发动居民组成“百脑汇智囊团”,共同制定方案、全过程进行监督,为车棚建设出谋划策。
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如期建成后,可以停放50多辆电动自行车,停车难的问题解决了,也消除了安全隐患。
前段时间,居民植女士在小区遛狗时,小狗要大便,而她下楼时忘带纸了,幸亏热心邻居借了她一张,要不然就影响小区环境了。其实,小区内宠物随地便溺的现象时有发生。植女士通过“航吭回音亭”向社区建议,在小区内建“宠物便民箱”,很快得到响应,由支部牵头,物业认领,居民代表在社区花园周围合理选择安装点位,物业进行了安装。
记者在花园内看到,“宠物便民箱”竖立在花园小径旁,里面放有一些旧报纸和塑料袋,在狗狗方便时可以取用,不仅可以维护小区环境卫生,还可以引导居民文明养犬。这一便民设施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点赞。
苏琪表示,两年来,社区通过“航吭回音亭”收集、解决了居民烦心事30余件,做到了件件有回音。
■542名居民组成16支志愿者队伍
苏琪介绍,近年来,社区广泛开展美好环境
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542名居民组成16支志愿者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为建设社区出一份力。
27日上午,志愿者黄劲和几名同事一道,身穿红马甲,拿着工具,在小区内巡视,清理花坛内杂物。黄劲称,他们一般4人一组,每天三次巡视小区,维护小区环境卫生。小区干净了,大家心里特别高兴。
在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棚,火焰蓝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检查充电设施。队长熊迎春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他表示,火焰蓝志愿服务队主要负责社区内各类安全隐患的检查以及各类应急事件的处理,大家志愿为社区服务,确保社区平安。
巾帼玫文宣队、活力橙帮帮队、环保绿家园队……16支志愿者队伍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苏琪表示,社区将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家门口党建“扎根工程”,以“航运”为情感纽带,调动广大群众共谋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共同缔造秀美宜居的生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