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览
2023-04-04 09:47:00 来源:长江日报

北京出版集团前身为1948年筹建的大众书店,旗下拥有9家专业出版社、6家杂志社;本期《快览》特邀该集团编辑推荐6本“京版好书”。

■《天地中和: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吕舟主编

“天地中和”,语出《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京中轴线正是千年传承的“天地中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串联古都北京空间和时间的经纬脉络。本书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主编,图文并茂,汇集了众多优秀摄影家的精彩作品,辅之以重要的历史舆图和老照片,呈现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与风采。

■《穆旦说诗》

穆旦著李方编

“大家小书”丛书之一,甄选我国著名诗人穆旦的诗歌评论和译介20余篇,分为三辑,包括诗歌评论及解读、诗选译序、致友人书信等,读者可以从中了解穆旦对诗歌创作、诗歌翻译、诗歌鉴赏等领域的见解。本书的亮点是有穆旦与众多友人来往的书信,能让读者看到作者更丰富的内心世界。

■《林徽音先生年谱》

曹汛著

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扎实考证林徽音生平的著作,以鲜活的史料回顾了林徽音的一生。林徽音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回国的建筑学家,与其丈夫也是事业上的伙伴梁思成先生,在长年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为建立中国建筑体系、弘扬中国文化作出了卓绝努力。将林徽音的建筑生涯梳理清楚,也就打开了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扇门。

■《建安二十六年:历史与文学书写的三国魏晋故事》

李庆西著

本书从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建安二十六年”谈起,从历史记载与文学书写的双重角度,梳理了诸葛亮北伐、空城计、伏甲设馔等大众读者耳熟能详的三国魏晋故事,通过对比《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文学描写与《三国志》等史书中历史叙事的取舍与真伪,分析了小说与史书叙事存在的诸多歧异,探讨三国建政的政治伦理和历史机缘。

■《追踪大熊猫》

[美]小西奥多·罗斯福克米特·罗斯福著

1869年法国传教士科学家佩尔·大卫首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大熊猫和麋鹿等不为人知的动物新种。此后,一代又一代西方探险家相继来到中国采集稀有的动物标本。美国探险家罗斯福兄弟来到中国追踪大熊猫,1929年他们归国后将在中国的探险日记写成《追踪大熊猫》,这本书成为当时文献价值极高的探险日志。

■《花的语言》

[德]伊莎贝尔·克朗茨著

花朵从来都只是一种不会言语的生物,但却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象征和意义,千百年来,众多民族、群体,借助它传递信息,这成就了花朵的历史人文涵义。在这本书中,作者试图表达花朵如何从空洞无物的言说,转变成为一种颇具说服力的语言图案。

(整理: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 相关阅读
快览
2023-04-04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