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调查研究首先是到现场,没有“脚下功夫”,谈不上了解实际情况,然而,并不是说走下去、到现场了,就等于调查研究。
有些干部在调查研究之前准备不足,对“调研什么、去哪调研、怎么调研”心里没底,拔脚就走;有些甚至“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现场是去了,脚力也费了,看似轰轰烈烈,实则走马观花,看过就算,回来就忘,工作还是老样子,群众盼来盼去也没变化。这样既不能说是“调查”,也不能叫作“研究”。
到现场是调查研究的根基,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当然比“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看看材料”来得真实鲜活,但若没有“问题意识”穿针引线,再鲜活的材料也只是千针万线没有头绪。“问题意识”是调查研究的核心。没有问题意识的调查研究是“空”,离开调查研究的问题意识是“盲”。
有时候需要带着问题下去。基层工作,各有各的具体特点,平时就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去现场前,提前做好功课,调研什么,去哪里调研,解决哪方面问题,这些“功课”做得越足,现场就会走得越实越深。
问题也可能是在调研中激发。只要我们不断淬炼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敏锐性,就能在深入基层中发现问题,在深入实际中找到问题,在深入群众中抓住问题。
既要带着问题下去调查,又要带着问题上来研究,最终要落实到问题的解决上。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步数”、看“时长”、看“规模”,而是看是否“管用”,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没有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