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经开港作为武汉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季度主动拜访客户,发展新业务,新增酥油进口、通用汽配进口、仙桃无纺布出口、散装水泥粉料、水泥砂石、粮食、袋装淀粉等7种不同业务类型。同时聚焦全国经济支柱产业农产品板块布局,与种业巨头荃银高科,以及茅台、习酒等明星企业,切入遵义地区(酱酒核心区),开展酒用粮供应链业务合作,签下2万吨优质专用酒用粮订单。一季度,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0936万标箱,完成件杂货吞吐量32.6万吨,创经开港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新纪录。
作为武汉长江以南的重要港口,金口港则积极对接上海海通、上海泛亚等航运企业,畅通武汉至上海整车装箱水运物流通道。同时借助“济宁—武汉”直航航线和腹地产业优势,引来大批淀粉货源。此外,南玻光伏新生产线的启动也为金口港带来了石英砂集装箱业务。一季度,金口港集装箱完成3.56万标箱,同比增长23.12%。
■多式联运发力,助推物流行业快跑
多式联运是指由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来共同完成货物运输的运输过程。多式联运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货损货差事故、提高货运质量,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3月23日,“应城—武汉”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开通活动在应城东铁路货运场站如期举行。专列装载的536吨食盐、元明粉、纯碱从应城出发,经铁路运输抵达阳逻港铁水联运基地一期,再从阳逻港下水通过江海直达运输至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经测算,因货制宜的多组合模式较原单一公路运输模式,降本增效最高可达20%。
“市场需求旺盛,多式联运助推物流行业加速快跑。”花山港相关负责人表示,花山港现正着力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从货物流向可以看出全国市场的需求渐旺。目前,花山港的货物流向覆盖北京局、广州局、上海局、西安局、乌鲁木齐局等20多个站点,货种涵盖钢铁类产品、化工品、矿石、医疗用品等。一季度累计完成铁水联运12049标箱,同比增长68.38%。
不仅如此,在发展多式联运基础上,阳逻港还成立“武汉集装箱联合服务中心”。今年3月28日,“武汉—上海外高桥”联盟航线首航成功。联盟航线按照上海港“五定班轮”模式运营,在上海港、武汉港均享受优先靠泊服务。截至目前,联盟航线累计投入22艘支线驳船参与运营,实现武汉至上海全程航行时间由原来的5天以上压缩至3天以内,有效提升外贸货物运输时效,也降低了企业客户的物流成本。
■海外订单越来越多,“出海口”地位凸显
出口是武汉港重要的业务支柱。今年一季度,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544标箱,比去年一季度同期增长797%。
大幅攀升的数字是武汉港在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显现。
1月5日,首列“麻城—阳逻港—埃塞俄比亚”铁海联运班列,装载着555吨麻城石材产品,从麻城陆地港发出。这批货物通过武汉阳逻港直达上海港,再换乘国际班轮到达埃塞俄比亚。
3月15日,从武汉中远海码头港口出发,装载塑料粒子、糖蜜、石英砂等275个集装箱顺利抵达阿联酋阿布扎比港,这是武汉港首次开辟武汉至阿联酋阿布扎比港的集装箱运输。
近年来,以武汉港为节点,日本—武汉—欧洲、日本—武汉—蒙古等集装箱海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等一批多式联运方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2020至2022年,武汉港直航业务量连续三年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2023年一季度,武汉港出入境船舶与上年同比增长160%。
过文俊教授表示,武汉港江海联运与空中运输、中欧班列等方式协同,构成了湖北对外贸易大通道。湖北地处内陆,海洋出口过往是短板,但随着江海联运走向成熟以及以货运为主的鄂州花湖机场正式运营,湖北在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贸易发展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武汉港也将成为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