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古人忆故乡,都离不开一个愁字。天怜客子乡关远,所以才有“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的感慨。
清明祭祖,分散于五湖四海的子孙后辈们齐聚一堂,缅怀先辈,畅谈人生,看不见彼此眉宇间的离愁别绪。的确,现如今东西南北交通便利,与故乡不再咫尺天涯,不再“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少了一份乡愁,多了一份乡情。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本期名家特稿为鲁奖获得者、小说家陈仓的散文新作两篇,陈仓的故乡是长江支流丹江的源头,而他定居的城市是上海,于是,他说自己是一个在源头和大海之间不停往返的人。陈仓曾在小说“进城系列”的每一扉页上,写下“献给我们回不去的故乡”,因为故乡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故乡。怎么样才能回去?他在“扎根系列”中给出了答案——把自己融入他乡。近几年,行走于农村、社区、企业……陈仓对故乡有了新的理解:“我们的故乡正在振兴,正在变成不仅回得去留得住,还活得很好的桃源美景。”
百度百科对故乡的定义是“自己出生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在全球大一统的时代浪潮中,故乡不再是一个感伤的名词,就如作家陈刚在新作《武汉情结》中所说:另一个地方生活,不过是人生这一场戏剧中的场景置换。
(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