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稳步迈向软件业务收入4500亿元目标
2023-04-15 04:01:00 来源:长江日报

武汉市正在以高质量建设中国软件名城为引领,促进全市软件产业突破性发展,提出到2025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力争达到4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武汉正在实施软件名园、名企、名品培育工程等,着力打造战略规划、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工程实施5支人才队伍,从技术层面同步推进自主创新与开源开放,从市场层面广泛实施场景开放与供需对接,从政策层面持续强化资金投入和服务保障,推动全市软件业务收入上规模。

具体将着力从5个方面推动武汉软件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近年来成立以市领导为组长的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武汉市加快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明确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网络安全软件、地球空间信息、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信息化、嵌入式系统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和汽车软件等10个重点发展领域;出台《武汉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共13条,对重大软件技术攻关项目最高给予3000万元支持;对软件企业研发投入最高给予100万元补助;对软件企业营收增长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开源平台、社区建设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对软件企业重点资质、中国软件名园等给予奖励;对软件人才公寓、租房、子女教育、就医等予以重点保障;对软件重点招商项目予以“一事一议”支持;谋划设立市区软件产业投资基金,优化软件产业投融资环境等。

二是优化载体布局。武汉建有老牌知名园区——光谷软件园,并正在以武汉软件新城、国家网安基地为核心新布局两个全市软件产业主要集聚区,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同时聚焦区域产业基础打造了一批特色专业的软件园区和楼宇,支持光谷软件园、南太子湖创新谷、融创智谷、武大科技园、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等成熟园区提质建设,武汉经开区和中心城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区块链、元宇宙、高端信息服务业、文创、工业互联网等新(扩)建特色软件园区。武汉提出,对获评中国软件名园的园区,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产业聚集效应明显、服务功能完善的园区、街区或者楼宇授予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街区、楼宇)称号等。

三是提升企业实力。武汉市从市场、人才、融资、配套等方面加强软件企业服务,已推动13家软件企业在A股上市,3家赴境外上市,培育4家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吸引了华为、中国电子、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小米等领军企业来武汉投资发展。2022年,武汉有5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百强,2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卓鹰世纪、中科通达等多家软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认证,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超过300家。武汉提出,遴选200家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高的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库并动态更新;同时首次提出,组织软件企业“揭榜挂帅”,对牵头揭榜企业单个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市级资金支持。同时,还将对我市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且年研发投入占年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5%及以上的软件企业,按照不超过企业年研发投入的1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四是打造名牌产品。武汉孕育了达梦数据库、深度操作系统、开目CAD、天喻PLM等多个知名软件品牌,并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工业智能化改造等领域开放软件应用场景、开展供需对接,为软件产品创造试点应用机会。2022年,武汉11个项目入选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10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2款产品入选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均为全国城市第二。武汉提出,鼓励兼具自主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的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推出50个以上基于国产技术架构的软件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并定期举办软件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帮助打造品牌。

五是壮大人才队伍。武汉推进软件教育体系改革,成功获批建设了1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所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多所信创学院以及一批软件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依托雄厚的科教资源,武汉为全国培育输送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软件人才,其中包括数十位我国知名软件企业的创始人。并实施武汉英才、黄鹤英才、城市合伙人、3551光谷人才计划等,积聚了一大批高端软件人才在汉创新创业。

武汉提出,接下来还要将符合条件的软件人才纳入各类重点人才计划予以支持;推动校企联合,争创2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50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将软件人才纳入“武汉英才”计划培育支持专项的推荐评审范围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