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璇
在国家安全教育日前夕,革命谍战题材电影《暴风》上映。1932年初,国民党中统特务王历文指挥了一次大规模的“剿共”行动,这次突然的行动,使共产党在武汉、上海等多地的地下交通站遭到严重破坏,一名身携重要密码本化名为江河的中共特派员也下落不明。不久之后,中共汕头地下交通站收到上级情报和命令:江河已来到汕头,必须尽快与之接头并获取密码本,之后将他安全送往中央苏区,接受党组织的调查。
与此同时,王历文也追踪到了汕头,与曾经的好兄弟、巡警陈家栋意外重逢。王历文随即拉拢陈家栋加入中统,然而陈的真实身份却是中共汕头站发展的外围成员。王历文给陈家栋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是追查江河的行踪,从而找出中共汕头站的地址所在并予以剿灭,而汕头站的负责人则要求陈家栋突破国民党特务的监控与江河成功接头,完成上级的任务。在时代暴风漩涡中的陈家栋将会做出怎样的人生抉择?王历文和陈家栋这对昔日兄弟的关系又将会走向何方?这就是电影《暴风》讲述的故事……
该片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背景,从上海中共中央到江西中央苏区地下交通线的重要枢纽——汕头交通站切入,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但又十分重要的历史往事: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广东汕头,正处于全国革命风暴的中心,它既毗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后在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又是中共全国地下交通线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还是南京国民党中统特务诱捕中共地下党员的一个要地,它也是广东各界人士声援对抗日救亡运动的桥头堡。影片在讲述惊险故事的同时,还展现了浓郁的潮汕地区风味:既有开埠区“百载商埠、楼船万国”的历史风貌,又有工夫茶、英歌舞等民俗文化习俗,不仅潮汕地区的观众倍感亲切,也让其他地区的观众感到新鲜。
影片中的推理悬疑因素也非常丰富:在谍战斗智方面,以中共地下交通员和国民党中统特务的红黑博弈为主线的同时,还混入了汕头地方警察、开明商绅、日本特务等“不确定因素”,多方斗智让故事更显精彩;在悬疑反转方面,“陈家栋是否射杀了中共交通员”“中共特派员江河是否叛变”等悬念迭起,让观众大呼过瘾。此外,《暴风》开创性地推出了“双向推理”的视角,即陈家栋和王历文都必须通过调查推理的方式得出真相,才能达到各自的目的:陈家栋需要推理的是江河行为异常的原因、如何获取真正的密码本以及是谁向王历文泄露了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王历文需要推理的是中共汕头站会以何种方式与江河接头、汕头站真正地址和陈家栋是否忠诚于自己。陈与王双方的推理线贯穿影片始终,并在结局时将散落在影片中的各条线索联系起来,给予了完整合理的解答。
《暴风》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开始尝试将大量悬疑推理元素融入在红色革命题材影片中,让观众享受惊险的推理悬疑故事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次革命爱国主义的教育。
作为对“红色推理”题材的初步尝试,电影《暴风》不可避免有一些稚嫩的地方,故事叙述略显平淡,推理情节比较简单,让习惯了“头脑风暴”的推理悬疑片爱好者感觉不够刺激。瑕不掩瑜,该片已经在革命历史题材和推理悬疑题材两个领域都作出了大胆地创新和突破,努力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