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我青云志
2023-04-19 15:51:00 来源:长江日报

□徐龙雨

风从桥的对面涌来,涨潮似的没过绿滩,压弯了对面的小树。我看着它迅速朝我冲来,我微眯着眼睛抬头直迎。略微枯黄的头发奋力与风纠缠着,没一会儿兴许是它觉得无趣,便悻悻而去了。

那是一座很新的桥,上面镌刻的日期和建筑负责人等信息还很清晰。我最喜欢在午后慢慢地过桥,一遍遍抚摸略感粗糙的桥栏,不断擦拭着捐款人的名字。它是我们村子里的第一条用钢筋水泥建筑的桥,也是最大的一座桥,是由国家领头还有一些社会人士的无偿捐款才得以修建。这里原来只挂着一条很旧的索桥,有近一个世纪历史的铁索桥,后来因为经常有人失足坠山且铁索越来越破损,村干部就把它给封了。对面峭壁怪石林立,偶有翠色点缀,浅浅的颜色。初见此色如听清脆的玻璃敲击声,又似玉镯相击的回荡之音,这样鲜嫩的颜色总能给人一种在无尽的海上远远看到一座瞭望塔的感觉。

我是幸运的,在我要到崖的对面上初中时,这桥刚好竣工。我是村里第一批享受国家扶贫政策中“路通”的孩子。我不用像父母一样软着手脚颤悠悠地挪过索桥,也不用像哥哥一样,每周一要早起两三个小时绕过一个小山头去上学,周五又要披星戴月赶回来。宽阔的吊桥上可以双向行驶一辆卡车,爸爸每周一会骑着新买的摩托车送我和哥哥上学,很快的,一个小时不到。要知道哥哥以前可是要走上四个小时才能到学校。

建桥的那段日子里,爷爷每天都会肩着他的老伙计去看看建桥的过程和进度,更多的时候是用那光滑如抹了油般的扁担挑一趟又一趟的石沙。竣工那天,桥被装饰得红艳艳的,跟村里要出嫁的新娘子一样好看得紧。正式通行的那一天,整个村子的人都在桥上走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发出感叹声。站在桥上时,看到的是天上翻滚的金色海浪连接着此起彼伏的山峦,我们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令人震撼的景观,久久不能语。回去的路上,天已渐暗,但爷爷眼里注入了细碎的阳光,我也是,大家都是。

爸爸对于我们上学、我们的成绩、我们上大学有一种几乎疯狂的执念。听奶奶说,爸爸在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了,但是由于年纪较小且学历低在社会上吃了很多苦,翻了很多跟头。爸爸总想在我们身上找到希望,弥补年轻时的遗憾同时也担心着我们会走他的老路。记忆深处还深埋着爸爸看到我考班上第一的成绩时,眼里的开心和骄傲,那一刻我好像看到爸爸被生活压弯的脊梁重新变得挺直了。

初二的时候,有几位省会城市的大学生来到我们学校做支教老师。他们不仅教授了我们文化知识,也让我了解到外面的精彩,我以前从来不知世界是如此地广阔和丰富多彩。我以为我是村口池塘里的一尾鱼,结果却是枯井中蹲坐的一只蛙。我第一次萌发出了一股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未来的憧憬,我想要自己去看看这个世界而不是从别人嘴中或是书中了解。

到了高中,我拿到了国家的助学金,不算很多但还是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以及我内心的负担。高中的各种费用都要比初中高出不少,看着爸爸日益斑白的头发和脸上比同龄人多得多的皱纹。我内心不禁开始怀疑,我上高中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些皱纹更像是一条条绳索紧紧地勒着我的心,我好像陷入了一个漩涡一个逐渐啃噬摧毁我内心的漩涡。经常的心不在焉也必然导致了我的成绩一退再退,班主任已经找了我好几次。在第三次的时候,我对班主任说出了心里的担忧和自责。班主任开导了我很久,最后她跟我说学校每年都会有助学金,今年也有很多名额,我家的情况是完全可以评上的。再后来,我还了解到,上大学是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的……那时,我好像又看到了村子里的那座桥,那座黄昏时都会溢出金色海浪的桥。

现在,我已经坐在大学明亮的课堂中,我从枯井里跳了出来,见到了明媚的阳光。当阳光真正打在我的身上时,我发现我原来既不是鱼也不是蛙,我就是我,我不需要也不应该被定义。

每当我回到我的村子时,还是喜欢到那座桥那里散步,看着那些我既熟悉又陌生的风景。我还是喜欢坐在索桥附近的草地上,看桥、看人,也看对岸翻滚的花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