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魏杰通讯员段敏)如何在现代化校园中筑牢传统文化根基、弘扬民族自信?武汉市洪山区第二小学的做法是,在办学实践中以“民乐”教育为切入点,以常规课程推进民乐教学常态化,让民族乐器的美妙音符在文明校园的每个角落“流淌”。4月24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一走进洪山区第二小学民乐教室,就感觉到一股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这个面积百余平方米的房间在深色雕刻木料点缀下被装饰得古色古香,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半筝、二胡、排箫、唢呐、扬琴等民族乐器。据介绍,该校2017年9月开设民族乐器课程,聘请武汉音乐学院专家团队10人及校内音乐教研团8人组建课程团队。截至目前,该校先后有662名学生参加民族乐器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普适课堂、校级社团两级发展的民乐教育梯队。2018年1月26日,该校慧童民乐团在洪山区教育局举办的党的十九大文艺汇演中展示民乐经典之声,受到一致好评。
6年来,洪山区第二小学在普适课堂中开设半筝、二胡、排箫、唢呐、扬琴等民族乐器课程,整班授课,人人参与,从零开始,认识乐器奏鸣音符,感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学校组建的慧童民乐团现有135名学生,包括半筝、二胡、排箫、琵琶、唢呐、扬琴、直笛等民族乐器小组,每周四由专业教师培训合练。慧童民乐团扬琴组成员、二年级(1)班学生李文馨第一次上课时连如何拿琴都不知道。一个学期以来,她课上练习、课下背谱,格外努力。如今,她已能自信满满地与民乐团成员共同演奏《好汉歌》。
洪山区第二小学校长朱莹表示,学校“慧创教育”的办学理念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全面素养。据悉,除了慧童民乐团,该校还开发了书法、非遗竹编、经典诗词、节气、中国象棋等慧创素养校本课程,学生自主选课、体验实践。每年12月,该校以“嘉年华”形式开展全校主题活动。2018年、2019年民族嘉年华,2020年名著嘉年华……师生齐参与,家校互动,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