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天才般的创新”优化方案
节省6000万美元
按国外行业惯例,项目因方案优化实现成本节约,节约费用可作为项目盈利双方共享,这被称为“价值工程”。
阿什杜德港海平面以下泥沙多,地基不稳,防波堤原设计方案是开挖海底100万立方米砂子,再填入100万立方米碎石筑牢基础。二航局项目团队大胆提出,用碎石桩替代原有工法。
“但美国监理、当地团队起初并不看好。”封有德说。因为涌浪条件下,海上碎石桩施工需要研发和打造专用平台,世界上没有先例。
“不要低估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能力。我们承诺的,一定会做到。”封有德对业主和监理表态。
与国内技术团队密切配合,设备研发调试历时一年。最终,中方研发出的海上碎石桩施工专用平台系统,实现全天候海上作业。合作方给团队发来贺信:“施工团队天才般的创新创造了奇迹,这是技术创造价值的典范!”
最终,整体施工成本节约6000万美元,这项“价值工程”极大提升项目效益,还获得ENR全球最佳项目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此前,封有德作为负责人参与的越南西贡国际码头,曾获得600万美元的“价值工程”奖励,业主将旗下巴基斯坦、埃及、泰国三个码头都交给二航局承建。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项目
多次实现“首次”
在国内建筑领域干了五六年,封有德渴望更加广阔的天地。
2003年,28岁的他和一群怀抱理想的伙伴们自告奋勇“出海”,前往越南胡志明市参与他职业生涯中第一个海外项目——胡志明市污水处理项目。
作为制管厂厂长,封有德从零起步,与当地合作方一道,建成越南首个大直径管片厂,全套生产工艺至今仍在使用。
“当时内径3米的顶管管节,越南市场上还没有人能够生产。”万事开头难,令他感到很不适应的是合作方不信任的态度。
“你们的设备是自动的还是手动的?”第一次沟通,合作方怀疑产品能否满足英国标准,提出要用德国工艺生产。
封有德憋着一股气,耐心地拿出中国制管数据、案例,有理有据。“你所说的德国设备,自动化程度是高,但管片表面粗糙、管节强度低,不适用于顶管;我们是电动设备,尺寸精准,满足现场施工绰绰有余。”
最终,中国工艺生产的管片,尺寸毫厘不差、表面平滑,完美匹配施工。验收当天,设计、监理和业主三方都竖起大拇指。
之后,他参与越南西贡国际码头项目,团队在当地首次提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令施工周期节约一年。
他还参加越南盖林国际集装箱码头、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码头起步项目、以色列阿什杜德港3个重大工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海外项目经理,屡屡用技术创新提高项目“含金量”。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中交二航局海外市场已拓展至32个国家和地区。封有德的海外施工足迹,留在了24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