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通讯员张晓阳
“这个HDPE垃圾覆盖膜,我们会随时检查。一旦发现破损,就迅速修补,类似于‘打补丁’。”4月25日,在江夏区长山口生活垃圾填埋场,2023年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环投固废运营有限公司生产一部副部长张志斌指导员工修补破损的覆盖膜。
“这个填埋场目前已经封闭,暂时不接收垃圾了。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垃圾变废为宝!”
看长江日报记者有些疑惑,张志斌解释道:“垃圾在这个膜下不断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今年1—3月,我们的发电量分别是831万度、734万度、942万度,平均每天发电将近28万度。”
要收集垃圾中的沼气,覆盖垃圾的保护膜就不能破损。张志斌和同事们每天都要检查,一有漏洞就快速打上“补丁”。但使用热熔枪进行焊补时,有可能点燃膜下的气体,导致火灾事故。
张志斌琢磨出一套“三步法”:先在破损处粘贴一块胶布,以隔绝填埋气;再用焊枪焊接HDPE膜;万一着火,迅速盖上灭火毯或土工布,使其窒息,终止燃烧,并用洒水车洒水降温,防止高温烫破覆盖膜后,氧气进入膜下再次燃烧。
“干一行,就要把这行干精、干好。”在“城市美容师”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张志斌一干就是15年,不断钻研出各种小创新,用看起来很土的办法解决大问题。
夏季温度高,膜下水蒸气多,导致填埋气的甲烷浓度低……针对这个行业共同面临的“膜下集气”难题,张志斌给出一个“土办法”:给覆盖膜和导气管“穿上衣服”——铺设或包裹一层白色土工布,在土工布上湿水,利用白色反光隔热和水蒸发吸热降温的原理,从而大大降低膜面温度,减少沼气中的水蒸气,提高甲烷浓度,有利于燃气机组更高效发电。
他还通过调整管道坡度、加装三通,解决了夏季集气管道冷凝液偏多、不易排出的难题。
张志斌的这两项“土发明”已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