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汪丽婷)61岁选择再创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闸门开度传感器,12年之后,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传仁这项产品已应用到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伊朗等6个国家和地区。
“闸门是水利工程中拦蓄水流的关键设备,而公司自主研发的闸门开度位移传感器是闸门的‘眼睛’,能准确感知将闸门升降的高度。”4月28日,在一场传感器行业会议上,74岁的徐传仁向投资人介绍着公司的拳头产品。
虽已过古稀之年,徐传仁仍旧坚持工作。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我不想那么早就安享退休生活,就选择了再创业。我喜欢研究电器设备,和电器设备打一辈子的交道是我的快乐。”
徐传仁大学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1999年,受聘于海军工程大学担任实验室指导工程师。一年后,徐传仁被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聘请为客座高级工程师。2002年,振华重工负责人委托徐传仁自主研发应用在集装箱起重机上的位移传感器。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徐传仁正式踏入研发制造工业级位移传感器领域。
之后,徐传仁每日沉浸在研究电磁学理论和计算机仿真软件上,不到半年时间,他就独立研发出了数字化接近型位移传感器,并应用在国内多个港口的机械设备上。2010年,61岁的徐传仁决定创办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位移传感器系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随后落户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
深耕水利水电行业多年,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已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今年,公司被评为湖北省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回顾研发这一路历程,徐传仁也曾走过弯路。2011年夏天,一水利工程的设备供应商突然联系徐传仁,静磁栅供应的一批开度传感器发生故障,无法反馈数据。找不到答案的徐传仁转而观察现场环境。得知在不久前有过雷阵雨,而野外也没有避雷装置后,徐传仁结合传感器的表现给出了判断:是被雷电击中才导致故障。“虽然当时那次故障损失很大,但也帮助我识别了产品的技术缺陷,助推了产品的更新换代。”
回去后,徐传仁围绕位移传感器产品被动防雷击展开研究。经过两个多月研究,徐传仁带领公司研发团队通过给传感器增设多重电路保护措施,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公司产品也因此具备了环境适应性强的特性。
如今,徐传仁研发的闸门开度传感器不仅应用在长江三峡水电站双线五级船闸、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二滩电站等国内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上,还陆续出海,应用到巴基斯坦NJ电站、非洲埃塞俄比亚吉布3水电站等国外大型水利水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