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当天中午,“二哥”从长沙赶到武汉,一进门就扑通跪下……
大桥清洁队有一本“雷锋本”,已经说不清楚存在了多少年。不管岁月如何变,这“雷锋本”一直不变:只要有好人好事,上面就会记下来。记者翻开记录,每月都有归还手机、电脑、现金、银行卡的,还有帮助醉酒的、走失的老人和儿童的……大桥清洁队的事,可不只是清洁这一样。
李红梅说:“我就想把环卫工人‘只会扫地’的标签撕掉,我们用专业赢得尊重,让城市更美好。”
■大桥清洁队的食堂,要求伙食少油、低盐、低糖。
每位队员的孩子,“队长”都要结识,要他们到她这里至少听一堂课。
李红梅说:“环卫工作靠组织,组织要管人的成长。人心齐了,队伍才会跟着你。”
黄鹤楼脚下,一栋不起眼的小楼,是武昌大桥清洁队队部。
走进楼道,两边墙上的图文满满当当:有劳动模范,有好人好事,还有员工们成器的子女们……二楼有图书室、荣誉室。荣誉室占据了最宽敞的一间房,集体的、个人的,奖杯、奖状、锦旗都摆在里面。
三楼楼梯口对着员工食堂。记者到访时,正值中午,大家围着大圆桌吃饭。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对厨师的要求:每个月只许用一壶油。李红梅说:“环卫师傅年纪普遍偏大,一定要少油少盐少糖。”
李红梅说,人要有归属感,这栋楼就有大桥队的归属感。她还说:“认知最重要,思想决定行动。”
李红梅告诉记者,大桥队有22个党员,“这是全队最强大的力量。党员带队员,党风带家风。家里好了,工作才会好”。
每位环卫工的孩子,李红梅都要结识,都要求来她这里听一堂课。讲讲历史,讲讲地理,讲讲道理。每年春节前,她都要把家属们请来,吃一顿饭,真诚地说一句:“对不起,让你们的爱人辛苦了。”2019年,他们还自编、自演了一台“春晚”,大家围坐一起说说笑笑,吃着饺子,好不热闹。
李国林夫妇来自四川,一干就是30余年。他们说这份工作收入不高,却有归属感。
十几年前,儿子沉迷网络游戏,夫妇俩束手无策。李国林没想到,李红梅听说后来到家里,劝导孩子。后来儿子游戏打得少了,学习成绩也跟上了。
大桥清洁队队部顶楼有个花园,百余盆、几十种花草,侍弄得鲜亮而茂盛。月季、紫藤、草莓、山楂、白芨、火棘、仙人掌、长寿花……都开满了花。
“我们环卫工人特别喜欢环境整洁美好,谁来了都会上来看一看,浇一浇水。”李红梅说,清洁队从工作上说是一个单位,在生活中则激发着人们追求美好。
李红梅就像一只“头雁”,她几十年深耕环卫一线,先后获得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武汉市劳模、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先进工作者。
在李红梅的带领下,大桥清洁队先后被授予武汉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武汉市“群众最满意基层站所”、武汉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2014年,以她名字命名的“李红梅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市总工会授牌。
团队里也涌现出“荆楚楷模”“长江大桥的生命守望者”涂晓珍、“武昌南大门活雷锋”肖莉和张钢珠、救助出走大学生的“环卫妈妈”周命等一批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