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研学之旅会在孩子心里埋下奋斗的种子”
2023-05-04 11:49:00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张维纳

“这次来武汉,我拥有了很多‘第一次’,我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武汉长江大桥。”5月3日,彝族姑娘曲比依布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次来武汉,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乡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正读初三的她希望将来能像苏正民老师一样,考到武汉读大学。

5月2日,在家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支教的苏正民带着5名学生来到武汉,开启了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

5月3日,苏正民带着孩子们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和红巷。走进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一部厚重的辛亥革命史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初三学生麻卡布机告诉记者,他们在历史课上学过相关内容,但当他在纪念馆里看到大量历史文物资料后,历史书上的知识一下子“活”了起来。麻卡布机说:“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在红巷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来自大凉山的孩子们遇见了9岁的志愿解说员陈宥霖小朋友。“我可以为你们做志愿讲解”,得知面前的哥哥姐姐们来自遥远的凉山,武汉男孩陈宥霖主动提出为大家做讲解服务。

这是凉山的孩子们第一次来武汉,也是陈宥霖第一次做解说员。“他太棒了,我在他这个年纪还什么都不懂。”凉山姑娘曲比依布说,陈宥霖的勇气和表达能力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她看到了自己和城里孩子的差距。

在家里,曲比依布是妈妈的得力助手,不仅会帮妈妈做饭、洗衣,还会帮妈妈喂猪、种地。这次研学,她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想要带回去给弟弟妹妹看,鼓励他们也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按照计划,3日的行程中没有参观武汉长江大桥的选项,但孩子们主动提出,想去看看长江大桥。

天空下着小雨,孩子们丝毫没有受到雨天的干扰,大家站在长江大桥桥头堡,举着手机拍下雄伟的大桥和波涛汹涌的江水。火车从桥上呼啸而过,14岁的周敏霞指给支教老师严宇飞看:“你看你看,上面跑汽车,下面跑火车。”周敏霞说,严老师是她的地理课老师,第一节课上,严老师就向他们介绍了武汉长江大桥。她说:“当时听严老师讲,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我想象不到一座大桥到底有多壮观,现在我看到了。”

一路上,苏正民带着孩子参观学习,他不断提醒学生:“多拍些照片,带给同学和家人看。”苏正民说,在他的中学时代,他靠着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现在,学生们有机会来到城市走走看看,这趟研学之旅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奋斗”的种子,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去往更大的世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