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突破!在轨飞行276天
2023-05-09 04:03:00 来源:长江日报

新华社酒泉5月8日电(记者李国利)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76天后,于5月8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此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太空旅行又近一步

目前,欧美的常规运载火箭,一次发射的总报价基本都已超过1亿美元,例如美国宇宙神5和欧洲航天局的阿里娅娜5,发射报价分别为1.5亿美元和1.6亿美元,美国的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更是达到3.5亿美元。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发射报价要便宜一些,但一次发射价格也基本超过5000万美元。

全世界的太空经济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成本。目前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还是可重复使用火箭。

“高成本”这块巨石背后,是太空经济广阔的想象空间。起源太空创始人、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苏萌告诉记者,太空旅游便是成本下降之后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成本的下降是太空旅游能够快速发展的核心。”苏萌指出,太空旅游的商业化发展是宇航技术的低成本化发展、国家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必然趋势。

此前,SpaceX的猎鹰9和重型猎鹰火箭已具备重复使用的能力,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发射成本,猎鹰9和重型猎鹰火箭单价仅为美国同类火箭的一半,比曾经推出的性价比火箭欧洲航天局的阿丽亚娜5还要低20%左右,此外,有消息称,星舰的发射成本已降至10美元/公斤。

我国著名的运载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表示,火箭可重复使用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快速进出空间等。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分为部分重复使用和完全重复使用。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35年以前研制完成液氧甲烷两级完全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实现内陆发射,海上垂直回收。此外,在海南文昌,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目前正在建设中。

未来,“火箭出场即发射”将成为可能,按照设计规划,可实现火箭一周一发的目标。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六号船箭组合体目前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据新华社、央视

2020年9月4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

在轨飞行2天

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

2022年8月5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

在轨飞行276天

于5月8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

2035年以前

研制完成液氧甲烷两级完全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实现内陆发射,海上垂直回收

来源/新华社制图/职文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