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
笛卡尔在隐居生活中写下了他的绝大部分著作。1637年,他发表了最有名的著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通常简称为《方法论》。笛卡尔提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一、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
二、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三、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四、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有一个流传广泛的传说,讲的是笛卡尔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说,欧洲大陆暴发黑死病时,笛卡尔流浪到瑞典,认识了瑞典18岁的小公主克里斯蒂娜,后成为她的数学老师,日日相处使他们彼此产生爱慕之心。公主的父亲国王知道了后勃然大怒,下令将笛卡尔处死,后因女儿求情将其流放回法国,克里斯蒂娜公主也被父亲软禁起来。笛卡尔回法国后不久便染上黑死病,他日日给公主写信,因被国王拦截,克里斯蒂娜一直没收到笛卡尔的信。笛卡尔在给克里斯蒂娜寄出第十三封信后就气绝身亡了,这第十三封信内容只有短短的一个公式:r=a(1-sinθ)。国王看不懂,觉得他们俩之间并不是总是说情话的,大发慈悲就把这封信交给一直闷闷不乐的克里斯蒂娜,公主看到后,立即明白了恋人的意图,她马上着手把方程的图形画出来,看到图形,她开心极了,她知道恋人仍然爱着她,原来方程的图形是一颗心的形状。公主在纸上建立了极坐标系,用笔在上面描下方程的点,看到了方程所表示的心脏线,理解了笛卡尔对自己的深深爱意。这也就是著名的“心形线”。据说这封享誉世界的另类情书还保存在欧洲笛卡尔的纪念馆里。
其实,这个故事最不可信的地方是,笛卡尔并没有死于黑死病。但在历史上,笛卡尔和克里斯蒂娜的确有过交情。1649年克里斯蒂娜来信邀请笛卡儿到她的宫廷去,做她的哲学教师。克里斯蒂娜聪明过人,多才多艺,精通几国语言。她爱好科学和哲学,想把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都请到她的宫中,以提高她的王朝在世界上的威望。
笛卡尔与克里斯蒂娜早有书信来往,并保持着友好的情谊。当笛卡尔收到女王(不是传说中的小公主)的邀请信时,一时颇为激动,甚至幻想他能从女王那里得到帮助,来实现柏拉图未能完成的建立“理想国”的伟大事业。但是,一想到斯德哥尔摩的冰天雪地,想到寒冷的气候会对他造成种种不适,就气馁下来。他爱好的是他独立和舒适的生活,爱好的是温暖的火炉和清晨躺在床上的沉思,这些对他来说重于一切。于是他给女王写了一封谦卑恳切的回信,使她相信“殿下是上帝的影像中所创造出的最高贵的人”,而被女王召唤是他的莫大荣幸。但是他请求免除他“瞻仰她的优雅风度”的殊荣,因为“在过了20多年的隐居生活之后,我已并非年轻,恐怕受不了旅途的颠簸劳动之苦”。
但是,女王克里斯蒂娜的意志是不容违抗的。她见笛卡尔迟迟不动,就派了一艘由海军元帅指挥的军舰和一个特别使团专程赶到笛卡尔侨居的荷兰。笛卡尔似乎对此行的不幸后果有所预感,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20多年来我作过多次旅行,结果都是如此不幸,以致我害怕将来会陷入剪径贼之手或遭到覆舟之祸,或者失去自己的财产,或者失去自己的生命。”
到达斯德哥尔摩后,他的担心得到了证实。这一年瑞典的冬天奇冷,“就是人的血也会结成冰”。然而,克里斯蒂娜认为她的头脑在清晨是最清楚的,要求笛卡尔每周3次在天亮前赶到王宫给她上课。清晨不到4点,笛卡尔就得哆哆嗦嗦地起床,爬进冰冷的马车,冒着刺骨的寒风,赶到王宫给女王上课。这大大违反了他晚起的习惯,对他简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摧残。4个月后,北国的严寒终于使他得了肺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