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王思)“我们江大的曲艺培训班,已经成为湖北省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江大的曲艺培训班,为我们湖北的文化增光添彩;我们江大的曲艺培训班,培养了不少曲艺传承的优秀人才……”
5月23日,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湖北大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付群刚表演的一段湖北大鼓,将江汉大学举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第四期湖北省曲艺传承人培训班开班仪式推向高潮,赢得40位来自全省各地的曲艺传承人热烈掌声。
参加培训的40名学员是从全省各地曲艺传承人报名中选拔而来。襄阳市花鼓戏剧团演员李红英,15岁开始进团学习并表演宜城兰花筒,至今已33年,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花筒第五代传承人。
兰花筒系用较粗且竹节长的竹筒作材料,先打通竹节,然后在一端覆上皮膜,或去鳞的鱼皮,或较粗大的蛇皮。另外还有一个附件叫云牙板,共有两块,用木板或竹片制作。表演时,演唱者左手臂向胸腹间弯曲,抱竹兰花筒,左手握住两块云牙板,右手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击打兰花筒一端覆蒙的皮膜,主要用于演奏“过门”,很少用于演唱时,而云牙板只用于演唱时,呈慢节拍边唱边击打。
“我们经常演出,参加送戏下乡、戏曲送校园、戏曲进社区活动。在学校演出时,我们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兰花筒道具,然后表演;学生了解后,才能爱上并传承兰花筒。”李红英说,除了喜欢兰花筒,肩上更有一份传承发展的沉甸甸责任。
据了解,此次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聘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科,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曲艺队队长、国家一级演员杨鲁平等专家讲授理论课程,张明智、陆鸣、郝秀洁、付群刚、付三元、姚俐伶、徐宁等曲艺传承人讲授和指导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