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唱优则“挥”
2023-06-06 06:04:00 来源:长江日报

□梅明蕾

见5月27日琴台音乐厅的演出海报时稍感意外,那是因为杨晓宇的角色变化:他与武汉爱乐乐团的这次合作,是一身兼任了小提琴独奏和指挥。

作为小提琴演奏家,杨晓宇广为乐迷所知。他前不久还单枪匹马在全国巡演,挑战帕格尼尼天花板级难度的24首随想曲。这次他在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中同时担任独奏和指挥,独奏自是重头戏,指挥只是附带,还难以看出他在指挥上的才具。

而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序曲》和舒伯特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又名“伟大”),杨晓宇则是全然尽了指挥的本分,率领乐队有声有色地诠释了两部经典。尤其是终场的“伟大”,舒伯特丰富的乐思和独特的管弦色彩,四个乐章风韵独具又相互联系融为一体,这一切,在杨晓宇的棒下均有不俗表现。他对强弱描绘的丰富层次和巨大张力,对声部进出的精准提示,以及对作品风格的整体把握,都给我留下较深印象,其手上功夫令人刮目相看。当然,他独奏莫扎特后的返场,一首克莱斯勒的《宣叙调和谐谑曲》,全情投入又挥洒自如,让人始终牢记他独奏家的身份。

由演奏家转而试手指挥甚至最终改行,乐坛上屡见不鲜。以中国小提琴家为例,我记得的,起码就有胡坤和宁峰师徒,这两位都在国际大赛上获得过大奖,宁峰至今还作为独奏家活跃在国内外乐坛上,而胡坤似乎早就收手独奏而专心指挥事业了,宁峰也开始在某些音乐会上尝试着独奏、指挥一肩挑,其最终如何发展,也说不太准。

国际乐坛上,值得一提的是梵志登。梵志登自幼学习小提琴,担任指挥之前,他曾在19岁时敲开世界天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的大门而兼任乐队首席和独奏,成为国际乐坛上的一个奇迹。我曾在视频上领略过他早年的演奏,真一个“牛”字了得。不料后经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点拨和感召,梵志登终于35岁时毅然决然告别演奏事业,正式宣告“转行”指挥。看来其人也真是干指挥的料,不过数年便将达拉斯交响乐团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际水准,而被《音乐美国》杂志评为“年度最佳指挥”。此后,他又相继挑起香港管弦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重任。数十年来,他作为嘉宾几乎指挥过所有世界名团,其成功“转业”的经历为业界所瞩目。

由小提琴家转任指挥家的虽然不少,而同时兼任钢琴家和指挥家的可能更多。我所知最有名的就有巴伦博依姆、伯恩斯坦和郑明勋。三位均为世界公认的指挥大师,也是具有独奏水准的钢琴家。特别是巴伦博依姆,数十年来一直以指挥家和钢琴独奏家的双重身份活跃于国际舞台。一场音乐会,上半场指挥、下半场独奏(或反过来)于他是寻常状态。而伯恩斯坦和郑明勋则基本上走上了专事指挥的路,偶尔亮一下琴技,仍令乐迷惊艳。

演奏家外,也有少数歌唱家兼(改)任指挥的情况,如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和法国著名女低音歌唱家施图茨曼就是。

演奏家想染指甚至改行做指挥其实并不奇怪。就音乐表现力而言,任何单一乐器即便发挥到极致,都不能与交响乐队相比。演奏家的音乐想象是无穷的,他当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展示更宏大、更丰富的音乐世界,而做指挥则是不二选择。

至于小提琴家和钢琴家改行的居多,则是因为这两样乐器表现力最强,乐队首席(小提琴家)本身就是指挥的助理,钢琴又是指挥专业的必修课,由此登堂入室开始指挥的伟业,似乎更加顺理成章。事实上每一位指挥家所必须“会”的一样乐器并不限于以上两样,李德伦是大提琴出身,韩中杰先是学的长笛,祖宾·梅塔曾作为贝斯演奏家活跃在舞台,西蒙·拉特则是打击乐的行家里手,他们最后都走上指挥这条路,可谓殊途同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