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郭丽霞通讯员黄修杰)“我们还没唱够,希望以后经常有上台演出的机会。”这个儿童节,刚刚走下武东小学庆“六一”联欢演出舞台的杨欣妍和伍芊芊同学兴奋地向合唱队的“总指挥”张佳琪老师汇报,台下热烈的掌声让她们感到特别自豪。
目前,武东小学“绿之声”合唱团共有成员41人,全部为三到五年级学生,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合唱训练。今年4月,合唱团获得青山区第六届合唱比赛一等奖。
同学们口中的“总指挥”张佳琪老师两年前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青山区武东小学任教。她热爱公益活动,拥有国际志愿者证书,曾多次作为志愿者前往湖北随州、广西桂林进行支教活动,在支教中遇到很多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却发现他们并没有建立起“好听的声音”的概念。回到学校后,她组建了“绿之声”合唱团,想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好听”的歌曲,并用动听的声音唱出来。
“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感到特别欣慰,觉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张佳琪介绍,武东小学地处三环之外,艺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合唱,一切学习都要从头开始。从第一节课教什么是合唱、什么是美的声音,到基本乐理;从气息、音准,到发声的训练,张佳琪就这样带着他们一个音一个音地找,一句一句地练。渐渐地,孩子们从一开始乱喊乱叫,到现在听钢琴演奏就能自己找准音,找到发音的位置,进步十分明显。
“绿之声”合唱团中有一位队员比较胖,一开始她从不敢单独开口唱歌,总怕别人笑话,甚至产生了退团的念头。张佳琪私下找她聊天,鼓励她大胆歌唱:“你唱得非常棒,一开口就是天籁,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这名队员慢慢变得越来越自信,在几次公开演出中发挥稳定,成了合唱队的“绝对主力”。
合唱队员与独唱演员相比,没有炫目的光环,享受不到个人荣耀,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在排练合唱的开始,张老师发现有些学生一看到很多人就不敢唱出声音,毫无自信;还有些孩子认为自己唱得很好,就很大声音演唱,完全不去顾及整体的声音。为解决这个问题,张老师就将学生合唱的片段录下来,让学生自己对比分析,哪一遍更好,让学生明白,悦耳的音响效果不是仅靠一个声部所能达到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不断的磨合中,队员们慢慢了解了自己在多声部歌唱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关注别人、融入集体。
“合唱队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303班张馨妍家长杨海悦介绍,孩子从小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加入合唱团以来,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习能力和专注力提高了,每天回家后心情也特别愉快。
张佳琪说,作为一名“95后”教师,她有一个梦想:希望合唱团里每一位队员都能将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好、感悟到的美好放声歌唱出来,把美好传递给每个听到歌声的人,用音乐之美,点亮心灵之灯,陪伴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