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
既评历史故事也说当代新人
“武汉是个好地方,曲艺非遗谱新章,说段评书来祝贺,祝您身体更健康。”北京评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开场即引来掌声不断。在开幕式上,她倾情表演的评书《帕米尔雄鹰》情节生动、故事感人,讲述了一位在帕米尔高原成长的塔吉克族少年,守护他一生挚爱的帕米尔高原的故事。刘兰芳嗓音大气洪亮,表情和肢体语言丰富,还加入了口技,模拟牦牛叫、风声、牙齿打架、战鼓声等,引人入胜。
刘兰芳艺龄64年,创作了《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等诸多长篇评书,被誉为一个时代的声音记忆。近年来,她尤其注重推出现代题材新作,特别是以道德模范为原型创作了一批评书作品,也曾三次以湖北的全国道德模范为原型创作,“目的就是改革创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曲艺传承发展的方向就是要推陈出新,让大家在听故事当中寓教于乐”。
“武汉三镇风光很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次到武汉演绎北京评书的刘兰芳和武汉的缘分也颇深,她说,“武汉曲艺届有人才、有作品,很多的艺术家在全国都很有名气。”
■金丽生
在传统神韵上加入时代新意
开幕式现场,一段声情并茂、激越雄浑的苏州弹词选曲《杨乃武·淑英夜思》让观众沉迷其中,80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金丽生首次来汉表演选择了享誉书坛的传统经典长篇弹词《杨乃武》中的选段。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与常见的苏州评弹不同,《杨乃武》反映了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感。
金丽生表示,曲艺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最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兴旺。苏州评弹一人多角,跳进跳出,自弹自唱。在传承传统长篇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强调的是不脱离评弹的根本艺术,不脱离传统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他表示,“创新不是形式上的生搬硬套,而是在语言上加以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文学水平,守住曲艺的根和魂,让传统经典弹词不失原唱的神韵,又独具时代新意。”
■籍薇
曲艺要迎接更多年轻人加入
首次亮相江城舞台的梅花大鼓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籍薇带来梅花大鼓《别母进藏》。以人民公仆孔繁森为原型,讲述了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告别年迈的老妈妈,二次进藏的故事。音乐根据山东民歌旋律进行设计,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在新时代里弘扬主旋律,歌唱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既体现出传统艺术的魅力,也创作新作品。”籍薇说。
“曲艺改革创新就要迎接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籍薇坚持18年在大学教戏剧影视系的学生,也常常走进幼儿园、小学、中学,将传统意识和曲艺从娃娃抓起,她说,曲艺对于孩子们来说首先是融会贯通,比如梅花大鼓的颤音和流行音乐的颤音也有共通之处,让孩子们体会到曲艺的多元性,让他们更好地爱上曲艺。
籍薇曾多次到武汉担任曲艺相关赛事评委,站在武汉的舞台上演出还是第一次,向更多的武汉观众展现梅花大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非常开心。”
■张明智
新时代唱新人说新事,越唱劲越足
在湖北大鼓《说唱新时代》中,湖北大鼓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明智深情演绎:“小小大鼓圆溜溜,出在那黄孝的田间地头。白天我把它背着走,夜晚把它当枕头。昔日唱大鼓为了糊口,走大街穿小巷忙个不休。今朝我把鼓板拿在手,新时代唱新人说新事,越唱劲越足!”观众席上掌声不断,还有不少人跟着哼唱。
作为湖北四大地方曲艺之一,湖北大鼓又称“鼓书”“打鼓说书”“说善书”等,以鼓板伴奏,说唱兼长,通俗易懂又风趣幽默。
“全国非遗曲艺周在咱们武汉举办,非常光荣。”80岁的张明智精气神十足,“为了这次曲艺周我们特别创作了《说唱新时代》,用湖北大鼓反映咱们老百姓身边的事。希望我们曲艺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越来越辉煌。”
(长江日报记者叶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