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杨蔚蔡爽通讯员况昕昀谢琬吕慧)14日上午8时许,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居民就来到位于社区居委会的议事厅。“我有经验,不早点来,就没位置了。”蒋武海笑着说。
一个小时后,这里将举行社区公共服务空间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场议事会。前面几场讨论的是空间规划设计、施工打造方面的问题。蒋武海都主动把位置让给了“社区规划师”“社区监理师”“社区调解师”等居民。今天讨论空间使用的议题,他“当仁不让”地坐在了前排。
9时许,议事会准点举行。不到100平方米的议事厅挤满了居民代表。
“通知20人,实到125人。”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清点后公布了当天参会的居民人数。
前一天下午,社区网格员在各自的网格群里发布了议事会通知,并电话邀请20位居民代表前来参会,最后来了125位居民。
议事厅容不下这么多人,有的居民就两人挤坐在一个板凳上,有的居民则站在门口靠着门框,还有居民干脆搬把凳子坐在门外听……
“来的人总是比通知的多,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很高。”周林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最多的一次,社区通知了30人参会,结果来了243人,当天的议事会开了一整天。有的居民为了讲清新增停车位的问题,还专门制作了演示文档。
据统计,在过去一个月里,社区召开了16场居民议事会,解决了空间功能设计、游泳池更衣室搬迁、幸福食堂打造等20多项改造过程中的问题。
华锦社区是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社区。充分依靠居民,是他们的治理锦囊。2017年,华锦社区开展“幸福华锦共同缔造”工作,开始小区微改造,平均两天就会开一场居民议事会。不限地点、不限时间、不限人数,只要居民有需求,社区党委就会随时召集大家商讨。
作为华锦社区艺术团带头人,蒋武海近期一场不落地参加了16场议事会。“我的社区我做主。2018年微改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参与社区治理的这种方式保留了下来。”蒋武海说,从小区更换道闸、华锦花园小区道路刷黑,到荒废杂草地变成“共享花园”……都是采纳居民意见实现的。
在这次社区公共服务空间改造中,居民胡德贵每天拿着图纸参与空间设计,居民钟立拿着卷尺时不时来盯施工。
当天的议事会上,居民朱永红拿出一张A4的打印纸,一条一条征求居民意见。使用公约大到活动场地管理和申请,小到舞蹈鞋在指定位置摆放、禁止舞蹈室进食……
“我加一条!卫生清洁,谁使用谁负责。”居民叶小琼举着手从人群中挤进来。“空间建设好,也要维护好。社区有33支志愿服务队,可以参照咱们平时排班巡查一样,认领负责时间段。”
12时30分,议事会结束,会上形成了三张公共空间的使用公约。社区网格员整理后,将把公约发在网格群里。
“这是社区和居民‘双向奔赴’的一个场景。”周林表示,社区党委为居民们搭建好协商议事平台和参与治理平台,居民们从旁观者变行动者,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治理环境,共同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